作者:茱蒂.杜亞特 (Judy Duarte)
譯者:薛慧儀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感謝春天出版給予試讀機會


克萊兒:「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使存在嗎?」小安娜莉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使存在呢!」因為一封寫給上帝的信,讓這一對大女人小女孩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當小安娜莉莎收到上帝寫給她的回信時,她就相信,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使,正代替去了天堂的爸爸和媽媽,一直守謢著她。

這個可愛如洋娃娃的美麗小女孩,有顆至善至潔的天使心,她也希望上帝能為她身邊的人指派一個屬於他們各自的守護天使:

讓忙碌的山姆叔叔工作少一點,讓保姆理查太太的膝蓋不那麼痛,讓丹尼的媽媽不要賣掉房子,也請找個人陪華特先生下棋;還有孤單的崔佛,他總是一個人在桑果公園裡玩……

看看這些心願,是多麼體貼入微啊!思及小安娜莉莎在英文單字還沒學到幾個的年紀,父母就相繼離世,更使人對她的懂事貼心感到心疼不已。

克萊兒從沒想過,自己會回覆一個小女孩寫的信,尤其,還佯裝成上帝的身分。但她知道,這是因為她的孩子跟安娜莉莎的父母一樣,都離開她們到天堂去了。三年前的喪子之痛,讓克萊兒至今仍悲傷度日,並且無法原諒那個自稱是意外肇事的駕駛。受到這位「小筆友」的影響,她意外地和老人華特成為了好友,也開始關注起桑果公園裡的許多人;而一顆曾經身為母親的心,更讓她無法拋下失去父母的崔佛和安娜莉莎不管!

對克萊兒來說,小安娜莉莎才是她的天使!這個小女娃彷若一股輕輕柔柔的和煦微風,吹暖了她鎮日暮氣沉沉的心靈,引領她走出喪子的哀痛,能再度敞開緊閉已久的心扉,接納這個世界的美好與關懷,重新賦予自己一個新生的機會。

想起國語經典老歌《葡萄成熟時》裡有這麼一段詞很適合套用在這本感人至深的書:「將滿懷希望,寄託於未來,用滿面笑容,愉快地等待。金色的陽光,要我把頭抬,溫馨的和風,替我把路開……」故事中的人物,或大或小,或老或少,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傷心的過往,都有不想提及的傷痛難過,現實中的我們亦然。與其關起門來獨自舔傷,不如打開心窗好讓屬於我們的守護天使進駐心房。

人間有溫暖,處處皆溫情。真的好喜歡主角們之間的互動,溫暖我總是哀哀嘆嘆的低沉心靈。在小小的桑果公園裡,看似不相干的這些人那些事,天緣巧合,全都湊攏起來,拼湊成一幅溫暖人心的圖畫。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有埋怨有怨懟,讀讀這本書,心中的不平或許能消弭不少。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丹尼爾.雷文 (Daniel Levin)
譯者:許瓊瑩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3日

*感謝時報出版給予試讀機會






美國《出版人週刊》:「這是一本緊湊又複雜的懸疑小說。」說得一點也不錯!集考古、歷史、法律、陰謀、祕密、動作、冒險於一身,劇情鋪陳錯綜複雜,節奏緊湊內容博學的《第七盞火》,閱讀起來著實過癮。


喬納森‧馬可斯,一名曾是古典學博士生,前羅馬獎得獎人,專精古董交易訴訟的年輕美國律師。在他臨時受命從紐約曼哈頓遠赴羅馬檢視委託客戶的一塊古羅馬地圖殘片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祕密,也喚醒他對考古學的那份刻意遺忘且蟄伏已久的狂熱。

這個祕密的發現,加上在法庭上巧遇舊情人愛蜜莉,促使喬納森暫時忘卻他的律師工作,與愛蜜莉共同展開一場從羅馬競技場的地下迷宮到耶路撒冷的聖經時代隧道的險惡旅程,只為了找出一樣長久以來各帝國遍尋不著,隱藏了二千年的古老聖物──長達八尺、由純金打造的七分枝燭台。

相傳點在七分枝燭台最西邊分枝的那盞火,自摩西從埃及出走之後就一直燃燒不斷,從未熄滅過。這第七盞火象徵著永恆,富有相當的國家、宗教意義。各路人馬,不論衣冠中人還是沐猴衣冠,不論是要續火還是想滅火,幾頁古代間諜約瑟夫斯的手稿,幾片古地圖殘片,迫使一場橫跨考古、政治和恐怖主義的生存遊戲轟轟烈烈地展開,一場古代驚心動魄的間諜遊戲步步驚疑地揭發。

跟隨主角的腳步,窮歷史之奧祕,嘆古宮殿之宏偉,揭非法之犯罪,哀人心之晦暗。歷史陰謀驚人,現代野心駭人,也傷人。背叛,是一體兩面。約瑟夫斯的間諜行動,對提多而言是背叛,對耶路撒冷的意義卻是非凡;薩拉丁的陰謀企圖,對喬納森及愛蜜莉而言是背叛,對其家族的意義卻是忠實的傳承。但讀者的角度,通常也是站在支持主角(正義)的角度,會挺背叛的哪一面向,我的心意已昭然若揭。

古聖物所引起的紛亂塵埃落定,舊情復燃的男女主角各得其所,以為故事告終之際,卻有另一場永遠無人知曉的地下行動在祕密進行著……作者這個神來一筆的安排,實在高明,讓原本平息下來的心海又領受了另一波高潮!

丹尼爾.雷文的學術背景,律師職業,以及所處的地域,在在都不禁使人聯想他是否將自己化身為男主角喬納森呢?(笑)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大澤在昌 (Arimasa Osawa)
譯者:詹慕如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3日

*感謝皇冠林先生給予試讀機會






講到東京新宿,最直覺的聯想就是五光十色越夜越繽紛的歌舞伎町。新宿有眾多外來人口,來自台灣、泰國、南韓、中國等,其中又以台灣人佔最多數。光是在歌舞伎町就有超過三千家的酒店及特種行業,龍蛇雜處,是犯罪的天堂。而讓黑道聞之色變,素有新宿鮫名號的新宿署警部鮫島,這回在歌舞伎町遇上什麼樣的棘手案件?鮫島上一回的任務我無緣參與,這一回得要緊跟上鮫島警部的腳步,將毒猿的底細探個虛實。


我,喜歡毒猿這個角色。一向抵擋不過冷靜、沉默、冷酷,這類神祕莫測既危險又迷人的角色特質。關於毒猿,來看看書籍簡介中是如何剖析他這個人:

台灣籍職業殺手,以沉默為語言,以身體作凶器。為了替慘死的愛人復仇,為了懲罰違背道義的人,他從台灣一路追殺到新宿……如果他殺的是那些該死的人,他們要如何制裁他的暴力?如果他值得愛與被愛,他們又該如何定義他的邪惡?

為了追捕毒猿,台灣刑警「郭」不惜越權從台灣追到日本,偕同鮫島聯手追查毒猿的下落。究竟郭與毒猿之間有什麼樣的深厚關係,讓他如此執著於親手逮捕毒猿?而藏匿在歌舞伎町的神祕殺手毒猿,其真實身分到底是誰?鮫島,這位警界中的孤獨戰神又是如何賭上他的性命、活著的自覺、警察的姿態,拼了命也要終止這場由毒猿掀起的腥風血雨。

起初以為要在接近故事尾聲時,毒猿的真實身分才會明朗,但謎底揭曉的時機比我想像的要快上很多,雖然如此,卻一點也不減故事的精采度。我很主觀的認定作者寫作的重點不在於要讀者從頭到尾當福爾摩斯大玩推理解謎遊戲,而是想讓讀者解讀人性這玩意兒。

與其說毒猿是為了替慘死的愛人復仇,不如說是他是在貫徹「人不負我,我不負人」的職業殺手原則,所以走上復仇這條不歸路。跟奈美在一起時的毒猿,有微微的人性的溫度,有微微的男人的體貼,比起殺手毒猿,這個面貌的毒猿更為迷人。殺人快狠準,眼都不眨一下的毒猿是十惡不赦的大惡人嗎?殺人如麻,殺人像吃飯一樣平常的冷血殺手不是惡人難道是神人?在看完整篇故事後,我遲疑了……

鮫島與郭。兩個不打不相識的硬漢,因為有了追緝毒猿的這個共同目標(不管各自執著的點為何),彼此都在對方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自古英雄皆寂寞,於是乎,兩人很自然地發展出惺惺相惜的友誼。情和義,值千金~~~

郭的最後出場,壯烈成仁。瀟灑!讓人動容!
鮫島隻身衝向殺戮戰場,只為履行一場男子漢之間的約定。瀟灑!讓人動容!
而奈美這個女子,為了愛而義無反顧,瀟灑!讓人動容!

鮫島最後有無將毒猿手到擒來?就留給讀者你們自個兒去探個究竟。我只能說,我很喜歡作者對結局做的安排。

這本書,不只是推理小說爾爾。真實世界的縮影,人性情義的映現,全都囊括在《毒猿》之中。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韓寒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25日

*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1988》,以這書皮為水藍色的試讀本頁數為準,第一頁到第七十一頁,給我的感覺很特別,想從字裡行間看出作者欲表達給讀者的意念,無奈何還是解不出作者的風情,不瞭解作者的明白。第七十九頁到第一百O三頁,開始覺得這本書自有其妙趣,若熟讀玩味,或許能讀出一番意趣,顛覆原先的懷疑。一百O三頁以後,我試圖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理解我所看到的《1988》,不是作者看到的,不是別人看到的,就只是我看到的。


1988(或作一九八八),你可以說它只是區區一輛西元1988年出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掛在半路上的破舊旅行車,或者你也可以跟故事主角一樣,在它苟延殘喘的歲月中賦予它特有的生命價值及意義,而我,傾向後者,如果我也有一台屬於我的1988的話。

故事中的年輕人以第一人稱的自述為主軸,敘述著在駕駛1988這台老車前往目的地的旅途當中,與懷有身孕的妓女娜娜萍水相逢,並在無心插柳之下互為旅伴。藉由與娜娜有一搭沒一搭的談天,牽引年輕人回顧過往的年少回憶:小時候的偶像鄰家大哥哥丁丁、兒時玩伴十號、扮乖乖虎的日子、眾裡尋她千百度的藍格子裙女孩、第一個正式交往的女友、第一份工作……

回憶片段自年幼至年長順敘上映,讓讀者在窺看主角往事的同時,也見證了主角各個人生階段的成長。年輕人的每段回憶不只是單純的記憶回顧,更反映了作者韓寒的「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要和這個世界談什麼?談流行文化、談社會問題、談職場歪風,順便調侃一下政府官僚。韓寒,劍戟森詞鋒,堪稱大陸文學界的犀利哥。這裡是指筆鋒的犀利,跟那位家喻戶曉的帥乞兒可是八竿子打不著(呵)。

首先來說說流行文化好了。書裡提到的打彈子(即我們說的打彈珠)、聖鬥士星矢、小虎隊與我的童年有所重疊,所以讀到這幾個段落時,感覺多了幾分親切,嘴上免不了想哼上兩句「向天空大聲的呼喚說聲我愛你,向那流浪的白雲說聲我想你」,來回顧我自身的童年點滴。再回首,雲遮斷歸途……嗟夫!風瀟瀟兮易水寒,童年一去兮不復還!言歸正傳,也許是我太敏感,總覺得在那個連聽個小虎隊的愛都會被說你懂個屁的青蘋果歲月,在那個文化交流還很閉鎖的時代,在那個不呼口號就是反派的年代,也免不了被沾上韓寒牌檸檬汁的命運。

再來看社會問題及職場歪風。這兩個問題的存在無國界之分,不管是已開發或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無一能倖免。從年輕人的記者工作上看到小百姓為了糊口飯吃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屈服;從娜娜的身上看到了諸多社會問題的縮影:娼妓、性病、未婚懷孕等;從孟孟的身上看到了為想在職場上拼出一片天而不惜代價的愚痴,殊不知江湖險惡,人心隔肚皮,被賣了還在幫忙數錢。這所謂的官啊,帽子底下兩個口,但不是光靠兩張嘴就能讓在金字塔底端的布衣小民安居樂業啊……總之,韓寒巧妙地利用他筆下生活在小虎隊很紅的那年代的年輕人,大膽地酸了政府幾下,嗆了政府幾聲,有種!

看韓寒的文字,是頭一遭,原先看不出個所以然,但仔細咀嚼,並對照現實,發現看似平凡沒什麼的故事,其實充滿戲謔現實的意味。一向冷眼看人生看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我,也不禁開始想讓眼光多增加點溫度。

以上,是我搭乘1988順風車坐在副駕駛座所看見的風景,很主觀,也很片面。或許下次換邊坐,會看到不同的景致,並多幾分像樣的深度領會。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施達樂
繪者:HIROSH
出版社:明日工作室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15日

*感謝明日工作室行銷P小姐





實在無法不借用封底那些水氣擱漂撇的文字來做為此篇心得的開頭。「什麼是本色?就是台灣人的精神!最在地的情感,最可愛的英豪。」引號內的文字,請用台語大聲唸出來,才會有熱血沸騰的fu!


以下框內文字取自博客來,括號內文字乃讀者我情不自禁的os:

…………………………………………………………………………………………………………………………
故事發生在一八九五年左右,台灣風雲變色之前。這時每個抗日英雄都還是樂天知命的小民,阿猴(今:屏東)鎮上的新聞:鼎鼎大名的猴師居然把得意絕學傳給了打鐵囝仔(蝦毀啊~有沒有搞錯?);阿猴第一美人居然選擇了大流氓(哇哩咧,真是一朵鮮花插在……上)!這個打鐵囝仔、流氓就是──林小貓。一臉貓兒樣的林小貓,人稱「肖貓」是也。這瘋貓打起架來不要命,頭破血流,斷手斷腳,只要要贏,最狠最壞(簡單來說就是「氣魄論英雄」)!洋人的炮近了,義軍統領誰來作?台灣人要靠誰?人性的最好與最壞,就在這小小的阿猴城裡,完整上演了一回。
…………………………………………………………………………………………………………………………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很暢快,常常忍俊不禁,噗哧連連,在歡笑中又充盈了滿滿的感動。看台灣男兒的無賴,這主角林小貓實在無賴得可愛,讓人不想喜歡他都不行;看台灣男兒的勇猛,林小貓展現他過人的氣慨,就算技不如人,至少嗆聲也要輸人不輸陣;看台灣女人的溫柔,瞧阿容如何用她的繞指柔讓林小貓這百鍊鋼心甘情願當個驚某疼某的大丈夫;看台灣女人的魅力,天星姑娘有如救世主下凡之翩翩身影,吆喝一句「誰在叫林祖媽?」的瀟灑,輕輕鬆鬆便牽走了我的三魂七魄。

路見不平,濟弱扶傾,這屬小我,是武俠的精神;閩客平埔,族群的團結,不畏強權拼死守護家園最後一片淨土,這屬大我,也是武俠的精神。書中的抗日人物,不論武者或文人,不論官吏或百姓,不論男子或女輩,皆堪稱俠者,眾志成城,心意使人感動不已。而一再強調自己是流氓的林小貓,憑他一身俠骨,豪俠好義,稱為俠之大者不為過。《宋史‧趙卯發傳》:「慷慨殺身易,從容就義難。」想那貓仔大以一擋百孤身抗敵感嘆「恁爸無朋友,心事誰人知」的背影,這情景何等淒涼何等稀微何等心酸啊!到底老天有沒有長眼?天公有沒有疼這阿猴城裡尚大尾尚講義氣的流氓?賣個關子總行吧!

施達樂的這本《本色》著實對了我的味,文字揉合了現代與古典,對話國台語交雜,偶有詩詞古文或俚語歌謠穿插,這些元素的巧妙結合,讓這本有趣味、有感情的台客武俠分外得我心。《本色》如醇酒,盎然薰四肢,故事終了,猶教人念念不忘。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金惠子
譯者:孫志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28日







第一次申請eggshell愛讀書,徘徊在幾本可供認領的書籍裡,幾番思量,最後挑選了這本與人文關懷有關的題材,雖然知道這書一定很使人感傷,雖然這類書我接觸得很少。接獲入選通知之際,開心又忐忑,很怕看了太沉重,畢竟眼光即將觸及到的,全是血淋淋的真實人生。

這世上不管哪個行業哪個圈子都有充滿愛心的人,能獻出無私的愛給需要幫助的人,令人佩服;能憑藉一股關懷弱勢的意念而以身作則付諸實行的人,也令人佩服。

金惠子,韓國知名資深影星,十餘年來洗盡鉛華,投身公益,走訪亞、非十餘貧國,雪中送炭,散播關懷散播愛,並將她的所見所聞藉由媒體放送給全世界知曉,同時也藉此呼籲大眾將愛心拿出來,只消少少的金額,就至少能幫助一個可憐的孩童。

一路擰著心肝看完此書,我矛盾不已。一方面感到於心不忍,一方面又覺得可憐之人必有需要檢討之處。關於戰爭,關於飢荒,這不是我們有能力去阻止的人禍天災,也不是坐在舒服的椅上來個什麼會談就能輕易平息解決的事。但是「生育」這種事是可以有所節制的。怕無法控制打字的手碎唸一堆,聰明的讀者們啊,不用我多說,你們應該能了解節育的重要吧!

「如果我是雨,我要去沒有水的地方。我要跟那裡的人說:『我來了。』然後用水填滿他們擺出來的鍋碗瓢盆。」
「如果我是衣服,我會先去找光著身子的孩子。」
「如果我是糧食,我會先去找挨著餓的人。」

救窮,雖然是個很大,永遠都補不滿的坑。也許我們的情操及愛心沒那麼廣袤延伸到國際,但如果願意盡點綿薄之力,來關懷國內的弱勢人口,也是功德一件。



eggshell 敲開美好生活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派翠西亞‧蕾德 & 卡洛琳‧史蒂莫夫
出版社:繆思出版
出版日期:2010/12

*感謝繆思出版提供試讀機會





坦白說,自從《哈利波特7》之後已經很久沒有接觸關於魔法的小說了。這本《壁花姊妹祕密通信》,一部輕鬆詼諧有趣,又充滿歡樂的魔法愛情故事,讓我這隻平時啃書速度奇慢的蠹魚,以順暢無比的加速度,以其樂無比的奇蒙子,將故事盡吞入腹,然後滿足地打了個飽嗝。


故事的起源本身就很迷人。派翠西亞‧蕾德與卡洛琳‧史蒂夫莫這兩名奇幻女作家,一時興起玩起「角色扮演信件」遊戲。經過長達六個月的忙碌通信後,兩人再針對信件中虛構的故事加以潤飾合理,於是造就了此書的誕生。

瑟西與凱特這對表姊妹生活在十九世紀初的英國。在英國的上流社會,年滿十八歲的女孩們在倫敦社交圈出道是人生中一大要事。當她們準備盛裝前往倫敦參加各式各樣的社交派對時,瑟西因故被迫待在家裡,分隔兩地的兩人約定要忠實分享彼此的所見所聞給對方,因此開始魚雁往返。

閱讀這種書信體小說,有種偷窺的刺激感,增添不少閱讀樂趣,也大大提升過癮程度。我,一隻蠹魚,忙碌地徘徊於瑟西和凱特的信件裡,這兒啃啃,那裡噬噬,從中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故事由一壼會灼傷人的熱巧克力揭開序幕。天啊!這麼可口的飲品怎麼可能變成傷人凶器!原來一切都是心懷不軌的老巫婆跟壞心魔法師在搞鬼。看正邪兩方如何鬥智鬥魔法,直教人大呼過癮。文字沒有什麼雕飾,但所呈現出的視覺感很強烈,相當有畫面,魔法的施展躍然紙上,宛在目前。如果拍成電影應該會很有趣。

魔法炫炫,高潮迭迭,愛情當然也要甜甜。壁花姊妹各自的戀情建立在各自的患難上,我個人很喜歡這類在患難見真情中培養出來的微甜愛情,比什麼情境都還要動人,更回味無窮。

這部書共有三集,我想我願意效法非常女來個追追追,誰教我被這只巧克力壼狠狠地煞到了!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塞巴斯提安.貝瑞 (Sebastian Barry)
譯者:謝靜雯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26日

*感謝天下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無可否認,這本書很有魅力,衝著書名的「失落」及「祕密」兩詞,就足以輕易撩撥起我骨子裡所蘊藏的柯南性格,遂心甘情願埋首於密密麻麻的字句中,想從中尋查推求攸關真相的任何蛛絲馬跡,並將之拼綴完整,還原事件本相。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結局呼之欲出之前,我已然掌握故事真相的八九分。雖然早有防備,但親眼證實的那瞬間,還是不可避免地被震撼了。

年近百歲,在盧斯卡門精神病院一待就超過半世紀的羅姍娜,也許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決定祕密撰寫自傳,記錄她記憶中的人生,並將手稿藏匿於病房地板下,不願曝光。

葛林,年近六十五,盧斯卡門精神病院資深醫師,在醫院面臨關閉之際,奉命對羅姍娜進行是否能重返社會的評估。他也有自己的祕密筆記本,記錄對過去犯錯的懊悔,對妻子的愧疚,以及追尋羅姍娜過往的所有發現。

原本沒什麼交集,只是醫病關係的兩人,因為評估這件事開始有較為密切的互動。劇情在羅姍娜及葛林醫師兩人的祕密手記雙線交織下不慍不火地進行著,整體節奏的運行把握得恰如其分,縱然很想快點知道真相如何,但卻能心平靜氣跟著作者鋪陳的步調走。

靠著羅姍娜的手稿及葛林醫師的筆記本,讀者們可一邊窺視兩代愛爾蘭人的故事,一邊將羅姍娜的人生版圖逐一完整拼湊起來以揭露事實。拼圖的過程,五味雜陳,揪心扒肝,當最後一塊拼圖終於拼裝完成之後,忍不住撫心驚呼:這是怎樣驚心動魄的人生吶!

羅姍娜受到的壓迫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實在太不可思議,所謂的背叛太冤枉,在我看來全是假道學假清高假正義,令人義憤填膺。正看著此篇文章的客人們啊,若你也像我一樣深知其中原委,揪心憤慨的程度一定不會比我少。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至少有愛、有熱情、有堅毅、有希望等各種樂觀元素摻雜於羅姍娜的人生中,使得她的驚駭人生總算不是全然的悲劇。何以出此言?各位親自領受便是。

《失落的祕密手稿》博客來試讀活動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利夫‧安格(Leif Enger)
出版社:晶冠出版
出版日期:2010/11/22

*感謝晶冠林小姐提供試讀機會


這本書,很特別。明明是西洋文學小說,卻有個很中式的名字。討人歡喜,且喻意深遠。對於書名,我個人另有一番解讀,這點留待後面再談。


翻開第一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發生在西元一九五一年一幕奇蹟的映現,讀者們全都是見證人。因為這個奇蹟,故事主角誕生由天幸(或者該說是父親耶利米的功勞),得以順遂吸入這個世界的第一口空氣。
 
此蒙受天降神蹟的小男孩,魯本,十一歲那年,因為哥哥大衛槍殺了兩名侵入家園的無賴中輟生,使得原本平凡平靜的單親家庭生活起了波瀾。無意潛逃的大衛乖乖就逮,但卻在裁決前越獄逃亡。

為了尋找大衛的下落,耶利米一家三口開始遠行。途中遇上不少困阻,但都能夠有如神助般地一一排除。究竟是耶利米對上帝無比虔誠而獲得庇佑,抑或耶利米本身就有製造神蹟的能力?在他二十八歲那年歷劫歸來之後。

總之,那些在路上所遭遇的幸運及巧合,教人稱奇,沒有比「奇蹟」更能形容解釋那連串不可思議的詞了。結局的發展也與神蹟脫不了干係,始也神蹟,終也神蹟。只是故事末了出現的神蹟,更顯出父愛的偉大,使人倍覺唏噓又感動五內。

靜水深流。單純以字面上來看,靜水,顧名思義,即止水。深流,洶湧的暗流。套用在這本書上,以故事面來說,表面看似一則家庭故事爾爾,然而除了親情之外,法庭對於犯罪事實的追究及媒體報導新聞的態度,也有不錯的探討空間與價值;以人物面來說,耶利米的沉穩,大衛的冷靜,偉哲的城府,安德雷森的心機,羅姍娜的「母愛」,皆有如靜水下的深流,深不可測。

本故事架構並不複雜,但不適合囫圇吞棗,含蓄內斂的父愛,珍貴的手足之情,沒有答案的神蹟,豐富的人生蘊藉,需要、也值得細細品味。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哈洛‧蓋聶 (Harold Gagné)、莫妮卡‧拉屏 (Monique Lépine)
譯者:羅倩宜
出版社:智富出版
出版日期:2010/11/25


「殺人兇手的母親,從此之後被兒子十四條人命的罪行給綁架,成為罪惡感的俘虜;隨後相依為命的女兒也走上自殺一途。那種無可比擬的心碎和悲痛,讓人生所有的磨難都顯得輕微!在沉默十九年後,她決定公開自己從槍殺案後能存活至今的心靈苦旅。」


以上摘自書封上的短短一段文字,其實差不多已經將故事背景交待完全。然當事者心裡傷與慟的程度,絕非我們所能想像或感受得完全,畢竟我們只是局外人。

一九八九年加拿大蒙特婁理工學院發生全球首樁駭人聽聞的校園屠殺事件,一名二十五歲男子持槍闖入校園瘋狂掃射,造成多人受傷,奪走十四條無辜人命後舉槍自戕。莫妮卡‧拉屏在開車途中聽廣播得知這個消息,趕往教堂想替兇手母親祈禱,心疼兇手母親如何能承受這樣的晴天霹靂,卻不知自己就是那位可憐的母親。在得知犯下滔天大罪的兇手居然是她的馬克時,莫妮卡的世界瞬間崩毀。

死者何辜,生者何堪?當大家都把同情及關懷給了被害的一方時,有多少人能寬大為懷,用同理心來關切同樣受到傷害的加害者家屬?平心而論,在閱讀《活著》之前,我未曾想過這個問題。倘若願意換個角度來看,面對這樣的不堪,後者的沉痛不會少於前者,雖然立場不同,但同樣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痛。莫妮卡:「羞恥、罪惡、悲痛已經徹底把我擊垮,我唯一的念頭是倒頭再睡,永遠不要醒過來。」

為什麼十月懷胎出來的兒子會做出如此冷血殘暴的惡行?莫妮卡反覆自問。在事發後,經過幾年的自我封閉,經過幾年的惡夢連連,經過幾年的情緒沉澱,經過幾雙溫暖之手的支持,經過宗教社團的慰藉,莫妮卡終於能鼓起勇氣走出人群,並努力重新了解馬克,探究他屠殺行為背後的動機。

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莫大的負面影響。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使馬克的人格發展嚴重違常──極端反社會、反女性主義。人生遭遇的不順遂,人皆負我的滿心憤恨,處世態度的消極怪誕,種種不良因素日積月累的堆疊,終於傾覆,悲劇於焉發生。此一結論看來尋常,但馬克的犯罪心理細節其實很值得探討。

「死亡,帶走了一切,留給活著的人,不是求生就是求死的唯一一條路……」就一個冷眼旁觀的讀者來看,同是歷人世難堪之境,身為加害者家屬,莫妮卡所承受的苦比起被害者家屬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選擇活路,對莫妮卡而言需要莫大的勇氣。不信?讀過《活著》即能明瞭一二。

走出創痛的莫妮卡,以自身經歷幫助了不少同是彷徨無助的母親。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能感受到人間其實充滿著愛;活著,就會發現自己也有散播愛的能力。與大家共勉之。

【READ, or DIE:不讀會死毒舌俱樂部】『活著』智富出版˙博客來嗜讀本活動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