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潔西卡.布洛迪 (Jessica Brody)
譯者:鄭淑芬
出版社:八正文化

* 感謝八正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常言道:「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又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候未到。」天理循環自有報,因果自有定數,若妄想違逆天理,破壞其中平衡,必弄巧反拙。


看倌們啊,可別被這番看似有些嚴肅的開場白給嚇得退卻三尺,以為這本書艱澀得難以吞嚥。事實上這是本劇情輕鬆簡單,新鮮有趣,但看完令人思忖良多的高中校園愛情小說。

書籍簡介如是說:曼蒂被男友劈腿後,決定自己動手讓報應加速,於是和兩個好友成立了以替天行道為宗旨的「卡瑪俱樂部」( The Karma Club ),她想改變因果循環的次序,貫徹惡有惡報的宇宙法則,然而,這股力量如蝴蝶效應般接連引爆……

卡瑪俱樂部這名稱也非隨便亂取。karma,為梵語,為佛教名詞,為羯磨或業之意。也有命運或因果報應的意涵。而卡瑪,取自karma英語發音的諧音。

曼蒂、安琪及小玉這三個手帕交共組的排外秘密社團卡瑪俱樂部,重要的代表物卡瑪筆記本,記錄著關於欲懲罰對象──與她們各有相關的三個負心漢與一隻......嗯,狐狸精──的重大事項。

等不及要將「現世報」變成「現時報」的三人,將她們偉大的復仇計畫記錄在卡瑪筆記中,殊不知在她們進行自以為是的報復的同時,也慢慢將自己推入惡運的淵藪之中。

男主角史賓塞,校園裡謠傳的自大紈褲公子哥,實則為恭謹謙和的好青年,是全書中我最喜歡的角色。依我個人的標準來看,作者對史賓塞這頭號男主角並未有太多深入的著墨,然而只要用心體會,亦能在不算多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他對曼蒂的深情及默默守護。說來害羞,史賓塞讓我這顆婦人心數度小鹿亂亂撞。

除了愛情友情之外,書裡有些很有意思,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於此擇一與大家分享。

「別人的人生路程不是由我們來決定的。我們必須走在自己的道路上,路上有時會遇到石塊擋路、必須轉彎,或者要渡河。可是我們不能擋住鄰居的路,因為那不是我們的領域。我們只能努力開墾自己的道路。」

經過靈修大師的提點,曼蒂終於明白卡瑪的真諦。是曼蒂的轉念扭轉了原本的劣勢,也為自己開闢了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又或者是卡瑪大神暗自發了神威,讓曼蒂的善報提早來臨也說不定!果然,讓自己過得更好,就是最好的報復。

或許你想問那卡瑪俱樂部與卡瑪筆記本如何處理了?看倌們,請用你們睿智的心靈來揣想,答案定呼之欲出。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山姆.賽維吉 (Sam Savage)
譯者:趙丕慧
出版社:皇冠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25日


* 感謝金石堂及皇冠文化林先生提供試讀機會





「這是我聽過最傷感的故事」。佛敏,也就是阿法,為自己人生回顧做了這個開頭。在閱讀完整個故事後,更覺得再也沒有比這還要簡潔有力的開場白以形容阿法所經歷的人生苦旅。


阿法是一隻出生在二手書店的老鼠,在所有的兄弟姊妹中牠排行老么,看起來也最羸弱,在搶不到母親奶頭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牠日後坎坷的命運;在開始以紙張充飢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牠這一生要成為鼠界中的唯一文人。

那些起初被阿法從舊書上撕下來充當食物吃下肚的書頁,在嘴裡融化的文字,漸漸化為智識的養分,也培養了牠對文學的興致及涵養及感知。我個人非常喜歡阿法在噬書時,對於所嚐到的文字之味道,或者說是牠對於所閱書籍之觀感,的形容:

每本書都有不同的滋味──有的甜,有的苦,有的酸,有的苦中帶甘,有的臭,有的鹹,有的辣。從開始的每一頁、每一句、到最後的每一個字,每一種滋味都會引起一串意象,代表我在所謂的真實世界裡極為侷限的經驗所不知道的事物。

這段文字我流連再三,絲毫不覺膩味。並覺得日後在閱讀時若也用此獨到的「阿法閱讀法」來做假想,品味每一本書,想必另有一番意趣。

對阿法來說,牠所咀嚼出的不只是書籍文字的韻味,尚有在牠的生存空間裡所會面臨到的各種景象的意味,以及牠自己人生的況味。

熱愛閱讀且飽覽群書的阿法,畢竟還是太天真,一心想要與人類打好關係,與人類做良性的溝通,殊不知,在人類眼中,牠終究只是一隻老鼠,一隻害獸。知道牠是不同凡響的只有作者與身為讀者的你我爾爾。

在遇上唯一對他友善的人類傑瑞之後,命途多舛歷經磨難總是形單影隻的阿法總算擁有個短暫的苦盡甘來,這應該是牠人生中最快樂最平順最感人情溫暖的時光了。傑瑞一去不復返的那一天以及舊書店被無情拆除的那一天,我皆忍不住為阿法掬了把同情之淚。這真是我聽過最傷感的,以老鼠為主角的故事了。

若說有哪本書想推薦給愛看書的阿法,那麼我想推薦阿法讀《查令十字路84號》──這是在留言抽獎活動中,我所回應的答案。「書逢知己千卷少」,倘使阿法也能遇上另一個同類──跟牠一樣住在二手書店,跟牠一樣愛讀書的與眾不同──,相互傳遞愛閱之心,並發展出類似海蓮漢芙與法蘭克之間的動人情誼,以此填補生命中絕多時候的孤寂,也許幸福會多一點,而傷感會少一點……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安東尼‧卡貝拉 (Anthony Capella)
出版社:繁星多媒體
預定出版日期:2010年11月20日

*感謝繁星多媒體及元慧小姐提供試讀機會








阿比西尼亞人有套泡咖啡的儀式:三杯咖啡,按照次序,一杯喝完再換下一杯。第一杯是滿足口腹之慾,第二杯引人深思,第三杯給與祝福。阿比西尼亞人相信,這三杯咖啡能讓人產生一種靈性昇華的作用。而安東尼‧卡貝拉為讀者們精心烹煮的這第四杯咖啡又有何滋味?在品嚐之際,又能喝出什麼樣的體會及涵義?


這本《第四杯咖啡》(已更名為《咖啡神之雫》)的原文書名為《The Various Flavours of Coffee》,中譯《咖啡的多樣風味》。廣義來說,這多樣風味指的不只是如摩卡或藍山或曼特寧這等純粹的咖啡風味,作者端出的這杯咖啡,風味無限,蘊含了七情六慾,揉合了親情、愛情及友情,滋味複雜,耐人尋味。

主角華里斯的人生猶如一杯口味多元的咖啡,酸中帶苦,苦中帶澀,尾韻則甘美。在一次莫名的際遇中,讓他從此與咖啡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段與咖啡難分難捨的故事精彩呈現。

華里斯的咖啡人生被拆解成四個部分。第一部馬車與馬匹,讓我們看到他是如何遇上咖啡商薩姆爾‧品克,又是如何與品克之女艾蜜莉共創出咖啡指南;第二部骷髏之路與第三部叢林法則,看華里斯如何遠渡重洋,冒險犯難,遠赴非洲開發咖啡園;第四部牛奶,看華里斯從非洲苦盡甘來後另一番人生境遇,也看艾蜜莉為女權運動如何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原先對於第四部命名為牛奶感到有些不解,走筆至此,突然茅塞頓開,心有領悟,依我個人的解讀是:牛奶給人的印象是溫醇厚實,華里斯結束在非洲徘徊於危難之間的日子之後,接著歷經漂泊終又回歸穩定踏實的生活,所以名之。

而品克牌咖啡發展到最後,因為薩姆爾不良的投機野心及唯利是圖的信念,不幸變成了「走味的咖啡」。單純的東西,單純的信念,一旦與貪婪產生掛勾,絕無好下場。華里斯能忠於他品嚐咖啡的味蕾與熱愛好咖啡的心,拒絕同流合汙,最為我所讚揚。

這第四杯咖啡,口感豐厚,餘韻強而有力,吾人閱畢仍回味之。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珍.賽佛博士 (Jeanne Safer, Ph.D.)
譯者:謝靜雯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隨著時代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開化,侃侃談論死亡已不再是絕對的禁忌。然而,「死亡益處」這一觀點既新穎又陌生又大膽(在我看來是如此),且聽珍‧賽佛這位資深心理治療師如何說
──


「在高齡母親過世後,發現自己跟母親反而更加親近,而她到了這個時刻才能客觀地記錄母親的生命故事、深入分析母親的人格特質以及兩人的母女關係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並揀選母親傳承給她哪些心靈資產。她把這項收穫稱為『死亡的益處』。」

在作者訪談的六十位人士裡,每位受訪者跟父親或母親的相處都並不融洽(作者本身亦然),有的與父母的理念不同而彼此衝突不斷;有的是為迎合父母的期待而犧牲了選擇自主權;有的是遭遇到可怕的事情而夢魘不斷。這些個案在失喪之後,沒有父母親的阻擾,沒有來自父母親的壓力,反而能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

書裡的這些個案情況雖都偏向極端,然以此來談論死亡的益處,最能讓讀者們獲得深刻的了解、體會,甚或感同身受。

如:愛麗絲,在小時候遭遇兄長亂倫,母親卻裝作不知情,這段傷痛往事如魅影般緊黏著她,直到母親身故後她才終於能正面看待身體以及享受性愛的愉悅;母親的死讓貝絲得以從母親的隨身侍女職位退休,擺脫過分困難又不必要的沉重責任,讓她首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肯恩在父親與世長辭的幾個月後,終可依循心底的願望,朝藝術界發展。

絕大多數做子女的,即使與父母生前再怎麼交惡,在失去他們或其中一方之時,在體會到死亡益處之前,哀慟是必然的反應,當然了,也會有覺得「如釋重負」這種特例的存在。個案中有的人很幸運,能在父或母臨終前化解彼此的對立衝突,修復彼此的關係。

泰咪一輩子都對她的母親深惡痛絕,母女倆互相憎恨,然而在母親人生的最後三年,支撐母親成了泰咪的任務。那句泰咪發自真心對母親說出的「我愛妳」,化解了母女倆之間的仇恨。

彼得的父親愛酗酒,一發現彼得是同性戀便不斷地羞辱他。彼得的青少年時期可謂是在父親的侮辱中度過。在父親罹患血癌,臨終病床上時,彼得運用他的按摩技巧幫父親按摩腿跟腳並溫柔地說些撫慰的話語。

泰咪與彼得,姑且不論他們是否也在失怙或失恃之後獲得死亡的益處,他們在陪伴母親與父親走完人生最後階段的所言所語,所作所為,深深觸動我心。在父母親的大限之前,彼此終能敞開心胸化解干戈,比什麼都還彌足珍貴。
 
從個案中所見在失親後獲得死亡的益處,是重生,是二度成長,是人生的重新排列。生在新時代的我們,倘若尚未習慣這一觀點,未必要等到那時日,此時此刻即可試著去了解並接受,也許獲益亦匪淺。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諾拉.羅伯特 (Nora Roberts)
譯者:許育菁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30日

*感謝金石堂與馥林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麥坎席‧艾略特,好友們都暱稱她為小麥。她結過十四次婚,當過新娘也當過新郎。雖然每次婚禮都和樂融融的結束,但婚姻頂多只維持一個下午。她也曾在無數的婚禮上擔任過伴娘、女儐相、伴郎、男儐相,以及證婚人。


看到這裡,各位心中應該有譜了。是的,以上只是小朋友的辦家家酒。小麥並不是很喜歡玩這種模擬婚禮的遊戲,卻也從善如流。在一次遊戲當中,無心插柳之下,小麥找到了她的人生志向──當一名頂尖的攝影師。

長大後,小麥和她的三個姊妹淘共同經營一家婚禮顧問公司,小麥無疑是當家首席婚禮攝影師。雖為數不清的新人拍過無數組浪漫甜蜜的婚紗婚禮照片,但患有承諾恐懼症的小麥,一顆芳心猶如止水,未曾因此有所蠢動,直到卡特的出現。

卡特就像一股曼暖的春風,不僅拂去小麥心池裡的塵埃,也暖和了原本冰涼的池水。在他溫柔體貼的攻勢下,小麥能否克服承諾恐懼症,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誠實面對自己的感情,勇敢說出Yes,I do,許諾終身?故事且說到這裡。

諾拉‧羅伯特精緻不奢華,細膩不囉嗦的筆觸,使人怡然沉醉在小麥那愛情動人、友情感人、親情傷人、事業羨人的世界中,彷若自己也成了其中配角,陪著小麥走過歡笑與淚水,猶疑與不安,徬徨與失措,甜蜜與幸福。

在歐美,白色代表愛情的聖潔與堅貞。了解小麥不單純的成長背景之後,了解小麥內心對愛情及婚姻的疑懼之後,越是覺得《白色約定》這書名取得真好真貼切,很符合小麥這個角色。

新娘四部曲的第一部曲,即《白色約定》,已然問世。據了解,第二部曲《玫瑰花嫁》也預定在十一月發行,理所當然不願錯過,因為想再一次浸淫在羅伯特筆下甜蜜得令人幾欲窒息的幸福故事之中。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提耶希.柯恩 (Thierry Cohen)
譯者:林說俐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3日

*感謝商周出版提供試讀機會






在閱讀著本書之際,腦海裡浮掠過美國九一一,峇里島自殺炸彈客,以及前陣子發生的港巴在菲律賓遭挾持遇難等恐怖攻擊事件,心中感慨萬千。

試問路人甲乙丙丁何其無辜要蒙受這些莫名其妙的無妄之災?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可以任意藉由如此極端殘暴的手段草菅人命以表達心中不滿或訴求?近年來此類事件出現次數頻繁的令人感到驚惶與不解。

《為了你,什麼都可以》的背景便是設定在一樁恐怖攻擊事件之後,丹尼爾為了替在巴士爆炸案中無辜犧牲的大兒子報仇,不惜抛妻棄子也要完成復仇計劃所發展出來的故事。

假如恐怖攻擊也能稱之為正義而戰,那麼以暴制暴又何嘗不能謂之公理?媒體及所謂的政治名嘴又有何資格對丹尼爾的報復行動事後諸葛,口誅筆伐,甚至對他趕盡殺絕?真是令人作嘔的假道學。

丹尼爾復仇未果下落不明,多年後「恐怖份子」綁架神秘流浪漢尚拉西夫並抛出「此人價值為何」這個匪夷所思的問題予媒體及視聽大眾,這些恐怖份子究竟有何目的?他們真的是恐怖份子嗎?尚拉西夫這身分的背後又有何天大的隱情?

在所有謎團都水落石出時,也頓時了解書名的真義。「為了你,什麼都可以」,丹尼爾如此,丹尼爾的小兒子如此,丹尼爾生死與共的好夥伴如此,他們的所作所為悲傷的使人動容。

於此不針對書中故事多做著墨,因唯有親自閱讀過才能感受到那種難以言喻的刻骨的動容,所以「為了你,什麼都不說」……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拉加.薛哈德 (Raja Shehadeh)
譯者:郭品潔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30日

*感謝金石堂及聯經出版提供試讀機會






《我們一家陌生人》是拉加‧薛哈德個人的回憶錄,是薛哈德家族的回憶錄,甚至也可以說是巴勒斯坦的回憶錄。


作者拉加‧薛哈德生在一個四面楚歌的年代,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局勢之中,回憶錄從他誕生前三年,外婆及父母因以色列強佔巴勒斯坦領土而被迫從雅法的家流亡至拉姆安拉開始說起,藉由家庭的回憶娓娓道訴以巴衝突的脈絡。

幾十年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紛爭不斷,戰火連綿。這兩方的恩怨情仇衝突糾葛,在局外人眼中看來也許只是一段段無關痛癢的外國歷史爾爾,然而對領土被強取豪奪而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民而言,是道不完訴不盡的心酸血淚。

除了這些心酸血淚之外,拉加與父親之間的衝突對立也是本書的重頭戲。在這本新書的訪談中,拉加說了這麼一段話:「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父親對我來說,就代表了外面的世界。這個世界卻將他獲撂,從我的生命中把他剝離……」

有什麼樣的人際關係比「最熟悉的陌生人」還要讓人覺得感慨?尤其當這個人還是自己的骨肉至親時。不知道作者說這段話時是懷抱著怎樣的心情?從我讀者的角度來忖測,或許包含著滿滿的遺憾吧!

在拉加也當了律師之後,他專注於人權問題,父親則仍接些高風險的案件之外並一心一意想促成以巴之間的和談,雖然兩人想要以巴和平的理念一致,但各自著重的領域不同,又無法體諒彼此的作為,使父子倆的對立更甚。說穿了,這對父子就是嘴硬心軟,愛在心裡口難開,只是他們再也沒有機會親口對彼此說聲:「我愛你!」

在父親死於非命之後,在終於查到殺父兇手的下落之後,父親出現在拉加夢裡。夢裡的他們親密和樂地相處著,這除了是拉加所說的「終於能敞開胸懷迎接我的父親,卸下追索殺父兇手的重擔和罪惡感」,我想也是拉加內心從小到大的父子關係想望的實現。

我們一家陌生人的定義,指的不單單是拉加父子,更指曾經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的阿拉伯人與猶太人。這兩個族群源自同祖,都是閃米特人。以色列人(猶太人)何苦將自己曾經承受過的苦全數複製給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惡行惡狀有過之而不無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冤冤相報何時了?這應該也是巴勒斯坦人最想問的問題吧!

We are the world,We are the children。但願有朝一日,真能四海一家,我們的家園,作者的家園,世界的家園,從此再也沒有陌生人。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 (Elizabeth Kostova)
譯者:蕭寶森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1日

*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隨著迷霧漸漸散去、真相漸漸大白、故事漸進尾聲,依依不捨之感竟油然而生,又在看完文章最末字句後,內心悸動不已,略顯急速的心跳良久才調息平穩,集藝術氣息、神秘色彩、懸疑氛圍、愛情甘味於一身的《天鵝賊》,如此熒惑著讀者的官能。


整篇故事以罹患精神病的沉默畫家羅伯特為中心點,精神科醫生馬洛為軸線,羅伯特曾經擁有的兩段情──前妻凱特和女友瑪麗──以及古代女畫家碧翠絲所在的一八九零年代為支線,交織而成。

究竟是何等強烈的執念足以讓一個人愛上一個「不可能」愛到痴癲的地步?經典文藝愛情電影「似曾相識」裡的男主角理查有機會與他遇上的「不可能」譜出一段穿越時空如泣如訴的優美戀曲;《天鵝賊》裡的羅伯特可就沒般好運氣,作者柯斯托娃走的是現實風格路線,故不打算端出穿越時空愛上你的老舊戲碼,可憐羅伯特無法像理查一樣找到一個有辦法讓他穿越時空的人,以致只能淪落到被送至療癢院養病。

為探尋羅伯特心病的病源,為解開羅伯特畫筆下的秘密,為自己心中的那一絲絲好奇心,馬洛醫生四處奔走拜訪跟羅伯特有過交集的人。在馬洛幾次與不同人士的晤談,進行抽絲剝繭的工作之中,終於找出了羅伯特心中那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神秘女子。

又,在追尋過程中,馬洛無意中發現在「天鵝賊」這幀未曾公開於世的畫作裡所暗藏著的兩個驚世駭俗聳動無比的大秘密──醜惡、悖德、禁忌、延續後世的百年秘密,而這個發現也讓馬洛對羅伯特意圖毀壞國家畫廊畫作的異常行徑了然於心。

在這本書裡,我個人滿想多看到馬洛醫生及羅伯特的醫病之間能有更多深入的對手戲,不過也許是羅伯特這角色被設定成沉默不語的病人之故,所以在這方面著墨得不如期待中的多,但仍不影響全書的精彩度。

總的來說,柯斯托娃說故事的功力了得──劇情鋪陳的恰恰好,節奏拿捏得宜緊湊,人物的心理情感描述得細膩含畜動人。雖然本書厚達六百一十四頁,但卻不會讓人覺得冗長,反而覺得意猶未盡。
除此之外,有藝術背景的她也很會「說畫」。這本書裡出現的諸多只靠文字描繪出的畫作在她的筆桿之下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彷彿實物就擺放在眼前,讓讀者除了讀到精彩絕倫的故事之外,也同時也欣賞了一場美麗的畫展。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丹尼爾.凱斯 (Daniel Keyes)
譯者:陳澄和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13日

* 感謝皇冠文化林小姐文化邀約試讀







有沒有一種可以讓人變聰明的手術?「如果心智障礙者變成了天才,如果那些取笑、歧視和憐憫變得可以理解,如果愛情不是不可能,如果過往的記憶漸趨鮮明……會比較幸福嗎?」


IQ低於70的查理‧高登最大的心願就是變聰明,變聰明可以有很多朋友,可以懂很多知識,可以知道大家都在聊些什麼,變聰明可以讓身邊的人喜歡他。由於這個信念,查理成為第一個靠手術來提升智慧的人類。

阿爾吉儂,實驗室裡的白老鼠,用手術提升智商的頭號實驗品。有牠當先鋒,才有日後IQ提升至185的查理。在查理的進步報告中,阿爾吉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看得出查理對阿爾吉儂的矛盾又複雜的情感。

在擁有常人不可及的智商後,查理發覺自己變得比過去更加孤獨,與社會人群格格不入,更覺得在科學家、醫師、教授眼中的自己,只不過是個被創造出來的物品,而非活生生的有靈有魂的人。手術前的查理也會偶爾出現,似乎在提醒著天才查理不是真正的查理。

丹尼爾‧凱斯在查理的心理變化做了許多精彩又深切的著墨。穿梭於查理‧高登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中,引發的感觸深之又深,尤以「取笑、歧視和憐憫變得可以理解」的片段,深刻我心。在了解殘酷的真實後,無知似乎才是一種幸福?看著查理掙扎於天才與白痴的兩個世界裡,越了然,慨嘆越深,心酸越甚。

結局的處理有著淡淡的哀傷,卻很寫實,符合真實。如此手法,比夢幻結局更得人心。於此,我也獻上一束鮮花給阿爾吉儂……

其實一直是知道這本書的,但也一直沒有真正閱讀過,直到有了這次的試讀機會,總算平心靜氣好好地讀上一讀。閱畢,深感幸運,在我的閱讀生涯裡沒有錯過這麼本值得珍藏的好書。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大衛.班尼歐夫(David Benioff)
譯者:潔比
出版社:馥林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9日

* 感謝金石堂&馥林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這書中文名字取得很有意思,《壞掉的人生》。每個人都自有一套對人生定義的想法,人生是好或是壞,從不同角度的切入,得到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人生,壞掉了?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才叫做壞掉了?沒壞跟壞掉又是依據什麼為分界?這個問題深邃又富含哲理,而且沒有什麼正解。


大衛‧班尼歐夫的這八則短篇,看不到艱澀的用字遣詞,然而也不是淺顯易讀,是需要用心,平心靜氣才看得下去的內容。一旦找到閱讀的感覺,投入其中,會發現這是本很有意思的書,好看的程度遠超過我所預期。

八個短篇故事,八位各具特色的主角,八齣不同的人生風景,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的人生都有那麼一段脫序的演出。是情非得已無法掌控措手不及的突發狀況抑或是偶爾想跳脫死板的人生框架來個不按理出牌以在自己的人生添上一筆與眾不同的色彩還是對人生景況不滿的一種抗議?

每個人觸目所及的景象或遭遇的幸運或不幸會因為心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最近也常覺得我的人生壞掉了,不是像書中那些特立獨行的主角那般出現奇特的分岔,而是陷入深沉的黑暗中,「有時候,一點點瘋狂你就能繼續撐下去……」,也許我的人生也需要來點瘋狂的刺激,以獲取能量衝破黑暗或從黑暗中摸索出一條光明路,又或者將一切翻轉歸零,矯正壞掉的那一角。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