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外國文學 (2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getImage.jpg

 

《那不勒斯故事》整套書共有四部曲,第一、二部曲主要講述莉拉和艾琳娜這兩個女人自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所發生的點點滴滴,內容有不少枝微末節的描寫,但讀來不會沉悶無聊。出場的人物雖眾多,不過角色之間的關係在閱讀之中不難釐清,不至於造成錯亂困擾。整系列故事起頭於六十六歲那年莉拉未留隻字片語率性離家,艾琳娜對莉拉的「任性作為」感到「氣結」,決定提筆寫下她們的故事,她們一甲子的友誼糾葛。由於這是本帶有自傳色彩的著作,我不禁將書裡的艾琳娜當成是作者自己的內心投射。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jpg

 

很久沒閱讀外曼了,閱讀過的也不多。這次有幸試讀到久違的書籍類型,打從心底感到愉悅的浪花朵朵綻放。原本我以為在《冷情浪子》裡,最吸引我的點會是「情場浪子追愛過程踢到鐵板」或是「情場浪子終於領悟真愛從此被收服」之類的橋段,是的,我個人很喜愛這類故事哏。不過讀完故事後,發現可能是平日羅曼史看太多了,已對談情說愛的劇情免疫,以至於我更喜歡面臨愛情降臨時主角們內心的掙扎糾結與愛情之外的每個片段。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etImage (1).jpg一提到史蒂芬妮 • 梅爾,就會想到《暮光之城》這套享譽國際的系列書,如果你沒讀過,應該也曾聽說過,而我屬於後者,正好用沒有舊框架包袱的全新印象和視角來閱讀作者的新作。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找到就是誰的》+書腰立體書封.jpg

退休警探霍吉斯重現江湖啦!

當在《誰找到就是誰的》看見眼熟的賓士衝撞事件在故事裡串場時,我幾乎忍不住要把《賓士先生》翻出來重讀一遍的衝動。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卻有著微小卻難以忽視的牽連,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在陌生人身上看到熟人影子,妙不可言。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jpg閱讀這套書之前,上網爬了許多書評和影評,評價相當兩極化,書迷無庸置疑愛到心坎裡,也有嫌棄到流涎的,連作者的文筆也拿出來批評一番,直言用字遣詞只有中學生程度且乏善可陳。原文書我個人沒讀過,或許哪天心血來潮來讀讀看! (XD)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83af9e63119d.jpg在人人稱羨鶼鰈情深的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婚姻表象下,有誰能打包票眼見就一定為實?關上門以後的真實,真的表裡如一嗎?閱讀《關上門以後》的前六、七十頁,莫名地帶給我很沉重很壓迫的窒息感,有好幾次,我甚至懷疑自己能否把這本書給看完,所幸挑戰成功。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836c6291781a.jpg這是一個橫跨三個世代,關於三個女人(孩)的愛與哀愁的美麗故事。在閱讀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未曾預料會受到感動,當感動來得又快又急,對於這本書的喜愛頓時又大幅提升好幾倍。故事的前三分之二部分是耐人尋味的平淡,後三分之一是層層疊疊的高潮,回想整個故事的鋪陳,魔鬼就藏在細節裡,讀完最後一字,餘韻無窮。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8287bea56607.jpg這是第二次閱讀羅麗.摩爾的作品,《吠》是第一本,別具一格的書名與書封,幽默嘲諷的筆風,故事背後的深意,讓整本書充滿著獨特的魅力。這本《誰來經營青蛙醫院?》不遑多讓,也是精采之作,同樣是關於婚姻危機,但字裡行間有更多優美動人的敘述,讀來像是一闋青春回憶的嘆歌。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8287a00ddb20.jpg這是第一次閱讀約翰‧傑維德‧ 倫德維斯特的作品。先前他的《靈異港灣》試讀活動,我膽子小沒敢報名,但看了書友們的試讀心得後,突然覺得有些扼腕,顯然我錯失了可能搶先閱讀好書的良機。熟知我閱讀喜好的朋友們都知道,除卻靈異恐怖類不讀,其他我幾乎什麼都讀。報名《童話已死》是我個人閱讀生涯第三次的重大突破,其一是好奇心作祟,其二是認真詳閱了書籍簡介覺得內容應該不會讓我嚇到魂不附體。整體來說,除了第二篇故事的後三分之一讓我在近來的深夜單獨去如廁時會因胡思亂想而感到心慌,其他篇章我都沒有受到驚嚇喲!(驕傲貌)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8078c3d576b4.jpg

如果你以為這是個字裡行間處處一瀰漫著幸福芬芳的故事,那麼很顯然地你也是上了書名的當之其中一人。生長在甜蜜的家庭是一種幸福,擁有快樂的童年是一種幸福,如果這兩種幸福都未曾經歷過,甚至受創,那麼在成長的歷程中,心靈勢必會留下缺口,有人會盡力創造幸福來填補這個空洞,有人會任其潰瘍擴大陷入萬劫不復的黑洞裡。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書簡介】


實體的迷宮,文字的迷宮,心理的迷宮,
全都是為了隱藏內心中最脆弱的秘密……

迷宮,是失蹤小女孩瑪格達逃避霸凌的孤獨遊戲場、是失意女詩人卡娣雅兒時的秘密基地、也是馬汀自殺的弟弟的遺作的名字。「訴說故事,是為了保存秘密。
 

實體的迷宮,文字的迷宮,心理的迷宮,全都是為了隱藏內心中最脆弱的秘密……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2).jpg

【作品簡介】


「這裡是世上最幸福的地方,
但她,寧死也要逃離。」

這裡沒有犯罪,一切看起來井然有序,合乎法治,簡直是夢想中的幸福國度──但薇嘉從不這樣認為。

當第一道光落下,一聲尖叫劃破寧靜的天空,
薇嘉瞥見人影試圖闖進充滿嗜血魔獸的森林中,
在此之前,沒有人敢冒死違背嚴令進入禁地。
她萬萬沒想到那個人居然是自己的恩師昆汀!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書簡介】

二○○二年二月,《紐約時代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特約作家麥可芬克爾(Michael Finkel)獲知一則驚人消息─名為克里斯汀隆戈(Christian Longo)的年輕男子因殺害全家而遭致通緝,警方在墨西哥將他拘捕到案。然而他當時的化名正是─《紐約時代雜誌》作家麥可芬克爾。

翌日,《紐時》A-3版面刊登了更令人不安的新聞─來自編輯部的一則啟事,其內容解釋特約作家麥可芬克爾因為一篇研究報導造假而遭受革職。儘管如此,隆戈唯一願意接受訪問的對象即是麥可芬克爾,因此芬克爾動身前往奧勒岡林肯郡監獄,意圖挖掘真相。一段詭異又懸悚的關係就此展開─由專題報導轉變為心理鬥智,真相的本質既神秘、狡詐,兼及甚多咎由自取,謀殺、情愛與欺騙被交織為一場引人入勝之敘事。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jpg

為了這第三集,特地上網買了一、二集,然後一氣呵成讀完。真真覺得化學花園這書名,美中帶點詭異,內容令人悚然心驚。

故事背景設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地球生存環境被人類科技毀壞殆盡,人類為了延續後代,遂以基因改造的方式創造出完美的第一代,第二代卻因體內不明病毒導致男性壽命只到二十五歲,女性只到二十歲。科學家與醫生致力於人體研究及研發解藥,卻又是另一場人類浩劫,於是乎,人民分成兩派,一派是主張順應自然的自然派,一派則支持研發解藥以延長早逝世代的生命。由於第二代壽命短暫,女性在十二、十三歲即準備結婚懷孕生子是為常態。富豪之家的男性為延續後代,一夫多妻的婚姻形式也不足為奇。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品介紹】


她可以拒絕自己的力量,但她無法拒絕命運。



約蘭曦・席伯恩以為自己只是個平凡的元素魔法族,

她不敢相信,自己能成功召喚閃電,復元了被毀的藥劑,

更不能想像人生竟因此天翻地覆:心愛的家園被毀、監護人被捕,
自己還得在國君的幫助下,一路逃亡至全然陌生的世界。

原來,約蘭曦是預言中的偉大魔法師,命中註定將打敗「大毒害」—
—魔法世界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獨裁者。

但是,在救出監護人、實現預言之前,

她得先想辦法在伊頓公學中扮演一名普通的男孩,

因為暗藏在校園中的特工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除掉她⋯⋯



在「大毒害」的獨裁統治下,杜明國的戴德斯大公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國君。


他自小遵照母親的預言,秘密籌備復仇大計,等待看見閃電、計畫啟動的那天到來。

然而,他沒有想到,預言中的主角會是個女孩,

更從未預料自己將犯下致命的錯誤——愛上只該是工具的她⋯⋯



《燃燒的天空》為元素三部曲的第一集,以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與平行存在的魔法世界為背景,講述一個充滿陰謀與冒險的成長故事,是一部既刺激又讓人難忘的奇幻小說。



【試讀心得】



若要說近期閱讀過的魔法小說中,哪一本故事令我讀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答案是《燃燒的天空》。首先,女主角約蘭曦因情勢所逼不得不女扮男裝混入男子學校當國君的同學,光是這個設定就讓人覺得關於學校生活的橋段很有戲,是整個故事裡讀來雖有緊張情緒堆疊但也相對是故事裡最輕鬆詼諧的部分。



魔法奇幻小說該有的要素《燃燒的天空》也都具備完善。璀璨奪目的魔法演出、一一如實應驗的預言、惡貫滿盈的終極大魔王、生來註定要消滅魔王的男孩或女孩,拯救世界非其莫屬。這些要素其實都很老哏,得從老哏裡玩出新創意,方能吸引讀者。《燃燒的天空 》裡的魔法騰跳、特工、坩鍋書就頗別出心裁,其中以坩鍋書最吸睛,它是故事裡最強的道具,兼具娛樂、訓練及隱藏版出入口功能,整個故事有了它的陪襯,增色不少。



故事裡有許多描寫細膩且深刻的內心戲。約蘭曦從起初抗拒參與戴德斯的復仇大計到心甘情願與戴德斯共同冒險犯難,這當中的心情轉折除了是因為越來越理解戴德斯的內心和處境,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愛情的魔法種子在她的心底滋生萌芽了。作者把情竇初開的少年少女之間的曖昧火花寫得純情逗趣,巧妙地調和了緊張刺激的故事氛圍。



另外,戴德斯與審判官之間的暗潮洶湧也非常有看頭。尤其是戴德斯力抗吐真劑藥性的那段劇情之精采,光從文字敘述就能感受到他內心那場天人交戰打得有多麼艱辛,深刻到讓人感覺似乎進入眼簾裡的每個字句都因為戴德斯的身臨險境而頻頻顫抖著。這種爾虞我詐的內心爭鬥比鬥魔法更教人覺得心驚膽顫!



結尾很漂亮很完整,沒有耍欲知結果如何請待續集分解這種折磨人心的小心機,卻賦予了讀者下回的冒險該是如何精采萬分的期待。



*感謝蓋亞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書簡介】


一九八一年的那個夏日清晨,十五歲的少年站在沙丘上凝望著海浪中的十七歲少女,曬成蜜色的纖腰、翹臀、長腿……他看傻了眼,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自己注視的其實是命案現場。



乳品店女兒露西年輕生命的隕落,奇異地吸引住海口小鎮上的一群少年。少年們憑著一股天真的正義感開始尋找兇手,露西在他們互相拼湊的記憶中越來越完美,他們所窺見的成人世界,卻越來越晦暗不明。隨著小鎮的氣氛在內憂外患下日益緊張,少年們從小聽慣的浪濤聲,也在不知不覺之間變成了鼓動情欲與血性的脈搏。



多年以後,當不再年少的他們仍掙扎著回頭,想穿過烈日、海霧和暴雨,看清自己當年的純真如何在一連串失控中亂葬,十五歲那年的漫長酷暑,彷彿從來不曾結束……



 【試讀心得】


當露西.阿舍被發現全身赤裸陳屍在海灘上,一向平靜的海口小鎮興起了波瀾,尤其吸引住鎮上的一群少年。這群少年與露西素日並無特殊交集也非交情匪淺的朋友,可少年們卻奇異地熱切關注著這樁命案。他們扮演起名偵探柯南,尋找任何與露西命案有關的蛛絲馬跡,訪談露西的友人、蒐集命案的相關報導,隨著資料越來越多,他們甚至找了一座倉庫,經過簡單整頓後做為資料收藏室,也權充討論命案進展的會議室與臨時休息室。



露西在少年們互相拼湊的記憶中越來越完美,露西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女神,純潔而美好,不可褻玩。當少年們尋線查出驚人的事實,女神完美無瑕的形象在他們心中大崩毀,他們憤慨難當,對於毀滅露西形象的那人即是殺害露西的兇手之想法堅定不移,幾人不約而同,齊心合力,執行了自以為是的私法正義,事後證明兇手另有其人。幸好他們沒變成殺人犯,否則故事就得改寫了。



少年們將青春期奉獻在露西命案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十年過去了,少年們步入中年,從結婚到離婚,露西懸案仍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經年累月蒐集而來的資料卷宗在倉庫無法使用後遂由幾人輪流保管。為何不再年輕的他們依然如此執著如此狂熱?是想捉住年少歲月的痕跡與青春的歲月的證明,還有那段血氣方剛的共同回憶吧?!



«夏日死亡記事»讀完有種淡淡的惆悵。惋惜著年輕生命的殞落,扼腕著該有的青春純真被抹殺,哀嘆著人生際遇的無常。青春的尾巴以露西命案為媒介隱形駐留在中年主角們的心中,或許這正是乏善可陳的中年人生中唯一能鼓動已不再澎湃的情欲和血性的翅膀。



至於兇手究竟是誰,故事結束前有看似曖昧卻極為明朗的交代。



*感謝皇冠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書簡介】



令人無法抗拒的情節,在最艱困時代克服萬難與尋找希望的故事。



九位來自美國西部勞工階層的男孩,在大蕭條的時代深淵中,發展出罕見又相互信賴的緊密關係,甚至在一九三六年的柏林奧運,讓全世界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決心與鬥志。這些划槳手的父親不外乎是些伐木工人、造船廠工人或農夫,沒有人覺得華盛頓大學的八槳賽艇成員可以擊敗來自東岸或英國的精良團隊,不過他們卻辦到了,進而挑戰德國賽艇隊伍,站上希特勒的頒獎台,讓全世界驚訝不已。




故事由喬藍恩茲(Joe Rantz)串起各章節,成長於美國西北部的礦區,他是一個沒有家人也沒有未來的男孩,划船的目的不只是要找回破碎的尊嚴,更讓自己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處。然而,邁向成功之前,必須捨棄多年來確保他在貧困中倖存的特質— — 單打獨鬥,不輕信他人,睿智的造船師喬治將引導他成為強大團隊的一份子,在這個極致的團隊運動項目裡,他們將是世界上最好的隊伍。



作者丹尼爾詹姆士布朗被男孩們的日記與記憶猶新的昔時畫面深深吸引,藉此描寫出一段屬於那個年代又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他以雙軌式書寫,鋪述華盛頓華划船隊成軍與納粹政府準備奧運的過程,其中交織著歷史中社會變遷對於個人的既親密又沉重的影響。故事對於人性脆弱與無限可能的思索,隨著篇章交互感染,直到那種感受像一艘八槳賽艇,從你身邊呼嘯而過。



【試讀心得】



閱讀此書之前,對划船運動完全無感,甚至覺得有些乏味;閱讀此書之後,推翻先前的成見,並開始對這個運動項目心存敬畏與尊重。《船上的男孩》是喬藍恩茲在逆境中力求生存的故事,是華盛頓大學的八槳賽艇挺進柏林奧運的奮鬥記,也是歷史的軌跡與社會的變遷之見證。



1930年代,時值世界經濟大蕭條,屋漏偏逢連夜雨,兩次可怕的沙塵暴更是重創美國。成長於美國西北部礦區的喬藍恩茲,由於家境貧困,下有弟妹嗷嗷待哺,加上繼母總是看他不順眼,才十歲的喬因此被迫趕出家門。幾年之後,喬的父親將喬接回來一起住,繼母仍視他為心頭上的一根刺。喬十六歲那年,某日放學回家,卻發現自己二度被家人遺棄了,從此不聞不問。任誰看到喬的遭遇都會憤慨心疼,然而令人訝異的是喬從未因此心生怨恨,甚至妄想有朝一日能與家人重逢團聚。是太過渴求家庭溫暖遂使他從不計較父親與繼母的自私自利抑或他壓根兒就是個善良過頭的傻小子?上了大學,喬過關斬將加入學校的划船隊。「 划船的目的不只是要找回破碎的尊嚴,更讓自己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處。」反覆咀嚼這段文字多遍,再思及喬的境遇,心酸的感覺揮之不去。〝喬藍恩茲,加油!〞我在心底吶喊再吶喊。



關於划船隊訓練的描述相當精采。原來划船的學問多如牛毛,所有大環節小細節都必須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划得好划得快,從外在肢體的表現到內在心靈的調整,都非常重要。划船講求的是團隊精神,要置個人榮辱於度外,隊伍裡沒有誰比較強誰比較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定位,強出個人風頭是愚蠢的行為,那只會害得整支隊伍落入失敗區。閱讀之中,深深覺得划船是項兼具力與美的運動,腦海中不禁想像著喬藍恩茲與他的隊友賣力且從容不迫划向勝利划向柏林奧運金牌的美麗畫面。



造船師喬治波卡克在書裡,或許該說在華盛頓大學划船隊裡、在喬藍恩茲的生命裡,都扮演著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書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波卡克,說波卡克是喬藍恩茲的心靈導師,名副其實。每個篇章的開頭也都引述波卡克說過的話,那些富含哲理的話語讓讀者也受惠良多。《船上的男孩》並非小說,卻有如小說般精采的劇情和內容,《船上的男孩》沒有令人倒盡胃口的人生大道理,但具有讓人感悟人生的實用小哲理。



*感謝凱特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羅麗‧摩爾  新功能介紹 




【作品介紹】


我們努力生活,但有時還是覺得自己是個魯蛇。

我們試著堅強,但又拿自己的玻璃心毫無辦法。

關於愛情凋萎之後長出來的那些比愛情更珍貴的替代品;

關於那些陳腔濫調之外,真正讓你心痛又難以放手的事物。



八個短篇,八種非典型的人生難題,羅麗.摩爾都為你寫下來了。

在她筆下,他們紛紛走進婚姻,發現事情果然不如自己所預期,
卻又彷彿早在意料之中。



(中略)


羅麗.摩爾擅長以幽默筆調描寫人生中不受控制的那些片刻,將生活的種種無奈轉化為嘴角一抹諷刺的微笑。她以短篇小說奠定在美國文壇的地位,作品時常被評論家拿來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相提並論。她的小說深刻呈現出現代人內心的不安、騷動與渴求,以及各式非典型關係,《吠》更堪稱是她歷年來最動人的傑作。





【試讀心得】



吠!吠!吠!人生中有太多狗屁倒灶、狗屁不通、偷雞摸狗、賣狗懸羊的人事物讓人想大吠特吠,不吠不快,一吠為快。〝我們努力生活,但有時還是覺得自己是個魯蛇。我們試著堅強,但又拿自己的玻璃心毫無辦法。〞這些種種的無可奈何,那些種種的無能為力,教人不想吠也難。但,光是吠吠叫又能改變什麼?雖然改變不了,起碼也是一種宣洩,是不?



<放下>裡的埃拉苦惱於離婚後卡死在手指上摘不下來的婚戒。是真的拔不出來抑或其實心理層面的因素比較大?邂逅小兒科醫生若拉,他以為人生的第二春降臨了,誰知若拉是個戀子情結嚴重至近乎變態的奇葩,埃拉極力想討好若拉兒子,忙了老半天依然是熱臉貼冷屁股的悲慘結局。另一方面,聽聞前妻感情得意,埃拉更是千百個不甘心,唯有藉酒裝瘋,狠狠吠出心中不快、心中渴望。想要再次獲得幸福有這麼難嗎?有這麼難嗎? 有這麼難嗎?



當另一半開始跟你同床異夢,小三可能來襲,你會怎麼做?是果斷的和另一半面對面把心中所疑攤開來說清楚免得夜長夢多,還是不想面對現實乾脆催眠自己另一半可能得了腦瘤或者他其實是外星人才會行為異常?<帳面虧損>這篇,許多幽默的字語娛樂到我了,讀著讀著竟幾度噗哧笑了出來,明明上演著一點也不愉快的婚姻危機,就這麼不經意笑出來的我也很無奈啊!



《吠》的八個短篇分別寫出八種不同的人生疑難雜症,呈現出狗血淋漓卻又相對寫實的人生八點檔。明明寫的都不是幸福快樂的喜劇,但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黑色幽默及諸多如珠妙語,反而讓人不禁嘴角上揚。作品介紹裡形容羅麗.摩爾「擅長以幽默筆調描寫人生中不受控制的那些片刻,將生活的種種無奈轉化為嘴角一抹諷刺的微笑。」著實非常貼切哪!真實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如何看待與處理這些人生的意外插曲,也是一項人生的EQ考驗。



*感謝寶瓶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書簡介】


當《波西傑克森》遇上《達文西密碼》

一場攸關全世界安危的尋寶遊戲就此展開



一位教授之死、一組無人理解的密碼、十二件古老聖物

引領四個各有所長的少年少女踏上旅程,
只為解開一道橫亙古今的謎題……



 「傳說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世界角落埋藏了十二件聖物,若蒐集到全部,就能擁有恣意穿梭時空、駕馭宇宙的強大力量。而如果聖物落入邪惡騎士團手中,我們的世界就會毀於一旦……」


一切都從亨利伯父寄來的亂碼郵件開始,韋德在收到這封詭異的信後不久,就接到伯伯的噩耗。韋德和三個好友達若、莉莉跟蓓卡前往德國參加葬禮,卻發現這椿命案並不單純,而伯父遺留給他們的另一個訊息,則是揭示出更悠遠的古老祕密…… 



訊息帶領韋德一行人穿梭進暗影幢幢、令人發毛的家族墳墓,再搭著飛車來到文藝復興的古都羅馬。他們發現到,亨利伯伯用性命守護的古老祕密竟是和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有關聯,甚至,他們守護的聖物就名為「哥白尼聖物」……



而當韋德發掘出越多真相,也就在危機四伏的道路上走得越遠。不僅如此,殘酷無情的影子組織緊追在後,等著奪取他們性命……



當《波西傑克森》遇見《達文西密碼》,會擦出什麼火花?《哥白尼的聖物:禁忌之石》是東尼.艾伯特史詩新系列的開端,結合科學家生平、歷史傳說、地理概念,充滿鬥智、謎題與陰謀。跟著四位各具特色的主角循線破解重重謎團,享受推理解謎的快感,展開一場刺激無比的冒險吧!



【試讀心得】



市面上青少年奇幻小說浩如煙海,青少年科幻小說相對的似乎少了點?如果讀膩了魔法滿天飛的奇幻故事,不妨來讀科幻推理,換個口味也不錯。



《哥白尼的聖物 :禁忌之石》,故事由韋德、達若、莉莉、蓓卡四個未成年少男少女擔綱。這四人各有專長,韋德通曉天文擅長數學,達若具有音樂天分,莉莉是網路搜尋達人,蓓卡會多國語言。一封亂碼郵件,一位天文教授之死,促使他們踏上緊張刺激生死攸關的尋寶大冒險。



緊追在他們身後的神秘宗教組織正磨刀霍霍準備將礙事的小屁孩們全部都咔嚓掉!小朋友們該如何發揮機智,一邊尋找聖物線索,一邊躲避殘酷的大逃殺呢?殺手團女首腦本身就是個大謎團,她的出身,她的經歷,她的傷疤,都讓人很想深入了解一番,希望在續集裡會多點著墨。



故事整體節奏很快,沒有很多前因後果的鋪陳。是故,初閱讀時,對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人或事與古老聖物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關聯,會感到很疑惑,只能藉由主角們解謎推理的進度,用每次得到的片段慢慢拼湊出聖物的原貌與其背後的故事及陰謀。故事裡的解謎遊戲設計得不難,跟隨小主角們抽絲剝繭,解開一個又一個「亨利密碼」,這些都算得上是種閱讀樂趣。



冒險歷程是夠精采,光看文字也能感受到殺手虎視眈眈如芒刺在背的感覺。然而在友情厚度的描寫上,個人覺得有點薄弱。本集裡韋德四人雖在逃離追殺的過程中用力發揮了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但感覺缺少讓人感到「啊!這是無可取代的友誼覊絆啊!」這一味。一定是〝火影忍者〞影響我太深。不過韋德與蓓卡之間的情竇初開倒是很可愛。



PS.哥白尼的聖物共有十二件,是否意味著這個系列最終會是12冊完結的龐然巨著?(笑)



*感謝小麥田提供試讀機會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書簡介】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騙人的,

我什麼都不相信,除了黑暗。

在進入黑暗前,我要剖開世界的外皮,留下疤痕……



一個灰暗酷寒的清晨,數百名失業者正排隊等待就業博覽會開門。一輛賓士車突然從濃霧中浮現,高速衝撞人群,輾過,倒退,再加速。這場悲劇造成八人死亡、十五人受傷,戴著小丑面具的兇手則逃逸無蹤。



數個月後,曾承辦本案的警探霍吉斯退休了。他無法擺脫自己未破的案件,鎮日自溺在孤獨、發福、心臟病與失去目標的退休生活裡,不看垃圾電視節目的時間,就對著手槍的槍口發呆。

直到他收到一封自稱是兇手的「造勢者」的來信,邀請他上「黛比的藍雨傘」聊天室聊天。來自兇手的挑釁讓霍吉斯從抑鬱中醒了過來,下定決心阻止邪惡兇手的下一步行動。



但霍吉斯不知道的是,兇手布雷迪其實就潛伏在他每日行經的路線上。不起眼的制服、公式化的微笑背後,隱藏著對世界的深深恨意。只有在殺人和策畫殺人時,他才能暫時忘記慘痛的童年回憶、忘記猶如毒液鑽心的禁忌情慾。沒有人在乎他這個打工族,但在親手打造的密室裡,布雷迪享受著操縱生死的成就感。



而隨著霍吉斯和他的夥伴逐漸接近謎底,布雷迪給這個世界最駭人的「謝幕演出」,也悄悄開始倒數計時……



【試讀心得】



第一本閱讀的金大叔著作是《史蒂芬金談寫作》,至今仍是我心目中值得收藏的好書。因為這本書,認識了這位享譽美國文壇的大師。然而之後卻幾乎沒再接觸他的其他作品,實在是因為其作品以驚悚、恐怖小說為主,恰好是我不太敢看的類型。後來有機會讀到《魔女嘉莉》,接下來就是這本《賓士先生》。而且,哇嗚!是推理小說耶!完全可以拋開驚懼,放心閱讀。



故事開始於靜謐的深夜時分,在早上才會開辦的就業博覽會中心門口,卻已有失業者漏夜排隊。看似一片祥和的寒冷空氣中,隱約有種不安定的氛圍在發酵。天剛破曉沒多久,一輛12汽缸的灰色賓士衝破濃霧,高速衝撞人群,輾過,倒退,再加速,釀成八死十五傷的慘劇,罹難者包括一名襁褓中的嬰兒。帶著小丑面具,DNA用漂白水去除的兇手,全身而退,逍遙法外,食髓知味,想再幹下一場轟轟烈烈的人生告別作!



老威.霍吉斯,四十年的警探生涯,功勳彪炳,破案無數。可退休後的生活毫無生趣,幾乎足不出戶,每天看一堆垃圾節目、吃一堆垃圾食物、看著老爸用過的手槍發呆,以打發時間,偶爾甚至低潮到想像把槍口伸入嘴裡了結人生的感覺。直到某天收到賓士殺手的挑釁信件,總算為他可悲的退休(暴肥)人生注入了新的生命動力



退休肥條子+未成年資優少年+受精神疾病之苦的電腦高手,這三個臭皮匠與嚴重反社會人格的智慧型兇手鬥智的過程相當好看,跟時間賽跑的尋兇過程,步步為營;故事最後三分之一的即刻救援,步步驚心。其實金大叔在故事裡沒埋什麼創意哏,兇手是誰也早早就大剌剌昭告讀者,完全不玩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遊戲,可故事發展的高明處就在這,即便知道誰是兇手,但三個臭皮匠還不知道啊,讀者只能眼巴巴看著他們抽絲剝繭努力尋兇,看著兇手近在呎尺監看著他們,卻只有在一旁乾著急的份。不必猜兇手是誰的推理小說,省了腦力激盪仍然精采絕倫。



金大叔大筆如椽,寫起推理小說也是五星級水準。退休肥條子徹底擄獲我的心,滿心期待後續兩部曲,也很確信我的2016年讀者推薦好書,絕對少不了《賓士先生》。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