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原版早在2014年問世了,時隔5年有了繁體中文版,使得更多人可以閱讀到這個讓人讀了又心疼又溫暖的故事。
倘若過去的片片回憶是一場場惡夢,如果總是被困在夢魘的牢籠裡面出不來,要怎麼做才能脫困並獲得心靈救贖?處在身邊的我們該怎麼幫助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走出陰霾迎向陽光?尤其當他們是我們心愛的家人時。
原來,原版早在2014年問世了,時隔5年有了繁體中文版,使得更多人可以閱讀到這個讓人讀了又心疼又溫暖的故事。
倘若過去的片片回憶是一場場惡夢,如果總是被困在夢魘的牢籠裡面出不來,要怎麼做才能脫困並獲得心靈救贖?處在身邊的我們該怎麼幫助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走出陰霾迎向陽光?尤其當他們是我們心愛的家人時。
愛爾蘭諺語有云:「每一個人,都住在另一個人的陰影裡。」如果這個「另一個人」指的是過去的自己,那麼心理陰影面積會不會更大?若沒有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好契機,是否就注定要被陰影禁錮一生,心中永無寧日?
地震鳥,這名稱太有意思,不意外地,我又糾結在書名上了。地震鳥指的應該是地嗚吧?!所謂的地嗚是地震發生時,一小部分的地震波能量傳入空氣變成聲波而形成的聲音,是天搖地震前的徵兆。
「一開始我被它嚇到,後來逐漸習慣,但現在,我發現這種聲音總是伴隨著不祥而來......」
2019年,就是要讀《吃鯛魚讓我打嗝》!因為太特別了!
外界賦予這本書「既神經質又充滿幽默、諷刺、歇斯底里」的性格。人生吶!或許也頗需要一些些這類元素來調劑太過正經緊繃又苦悶的生活,所以,偶爾裝瘋賣傻一下又何妨?!
「如果《最好的妳》、《不能沒有妳》曾觸動你內心最深、最溫柔的那個角落,那麼2019年10月的《冬日花園》將扣緊你心弦,逼著你一刻也不想放下!」文案介紹如是寫道,說什麼也不能錯過,是吧!
閱讀《冬日花園》需要一些耐性來適應故事細緻綿密的鋪陳,越接近尾聲故事整體帶來的衝擊力將達到最大化。倘若未能在第一次的閱讀過程把「故事中的故事」讀好讀滿,沒關係,看完書後,你應該會想把薇薇的故事獨立出來重新細讀過。 該如何形容這本書呢?一如既往,克莉絲汀‧漢娜的作品那般,既悲傷又溫暖。
過去,對於與絕症有關的故事,不管虛構也好真實也罷,通常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因為怕極了「生命中無法承受之痛」這般的揪心感覺。《如果天空知道》便是前述我最害怕接觸的種類。既然害怕,為何又要閱讀?或許是「天空」兩字魅力無敵,讓我想明瞭天空在這本書裡扮演著什麼角色。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那麼,心理變態殺手當然也可能有不為人知的創傷,多半都是童年的夢魘經歷使然,所以造成人格的扭曲變形,小說裡都是這麼寫的,電視上都是這麼演的。《她最後的呼吸》的兇手也不例外,只是,即使已是意料之中,也不損及故事的精彩。
這個故事,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被害人意志清醒地被迫與死神拔河時所感受到的驚恐與壓力,兇手就坐在旁邊,好整以暇地看著等著,享受獵物的恐懼。她們毫無招架之力,只能撐住、撐住、再撐住,然後還是逃不過活生生地把自己勒斃的命運......。
這集把世界知名經典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給請出場了。在滿是科學與考古的故事背景裡,童話的出現堪稱是書裡的一大亮點。以愛麗絲的奇遇作為解開藏寶圖地點的鑰匙,賦予這部童話創新的意象與科學新生命,且意外的沒有違和感,反而令人耳目一新。不過,畢竟只是整本書的眾多橋段之一,篇幅不長,然而當作故事開場,很是吸睛。
繼《大滅絕首部曲:感染》後,很開心《大滅絕二部曲:密碼》並沒有讓人望穿秋水,乃是以風馳電掣之姿,精彩登場。上一集留下許多未解的懸念都將在本集一一揭露,個人覺得好看程度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有不少系列書首集引人入勝,續集則崩壞,《大滅絕》不在其列,越讀越有興味。
在首部曲裡看似不起眼的敘述,竟是續集重要情節的鋪陳,讓人忍不住想回頭重溫前集的關鍵片斷。既然二部曲的標題為「密碼」,如何解密當然是主軸,這方面劇情一點也不乏味,有點像是在電玩世界裡闖關,雖然這手法不算新穎,然而躍然紙上的故事畫面自然而然變成3D立體投影型態,還是使閱讀過程多了另一番況味。
前天傍晚偕同家人外出用餐,一位一雙小腿刺滿圖騰的男士走在我們前方,我走在後方直勾勾地盯著那正走動著的蓄滿力量的小腿肌,心中忍不住想著:「如果這男士的腿被收藏刺青的人給相中,可就慘了,小命休矣!」唉!瞧我這有別於平常的脫序行徑若不是入戲太深使然還能是什麼?
刺青這產物並非現代專屬,早在古代已有記載,《墨子》、《左傳》、先秦時代的黥刑,《水滸傳》裡也有三個滿身刺青的角色。刺青在社會上的觀感也是相當極端,有人認為它是美麗的人體藝術,有人(多半是長輩)則把壞品行與刺青劃上等號,不管喜歡或厭惡,起碼都是正常的反應。然而什麼樣的人會把別人身上的刺青當成收藏品?敢問這世上真有如此駭人聽聞的事件嗎?至少在虛構的小說裡,就這麼一刀未剪血淋淋地如火如荼上演了!
每回讀這類型小說,特別容易將文字影像化,想像自己是在看一部電影,於是驚悚指數呈等比級數直線上升,掩卷仍驚魂未定。
故事開頭分兩線進行,一邊是新種病毒株肆虐,疫情逐漸擴散至世界各大洲的災難醫療劇,一邊是疑雲重重驚險刺激,帶了點科幻色彩的推理動作片,當兩線交會之際,便是真相呼之欲出之時。
以感染及死亡人數來作為章節的標題帶來令人驚心動魄的強力效果,有對疫病蔓延之快的驚愕,也有沉重無比的無力感。當發生這種人類幾乎要滅絕的大災難時,人類有如躺在刀俎上無措地等著被宰割的魚肉,倘若一切皆是人為策劃造成的世紀浩劫,因此無端遭遇橫禍喪命的人又是何其無辜?世上人類百百種,總是不乏追求自以為的理想而禍害無辜他人的奇葩。
此書裡蔓延著會讓人窒息的毒氣,明知極其危險,
提到保加利亞,會令人想到什麼?首先應該是玫瑰花吧!有一首中文歌開頭第一句就是:保加利亞玫瑰的精油;再來會想到的可能只有一連串的點點點。保加利亞對我而言,或許對許多人也是,只是地球儀上的一個區域、世界地圖上的一個色塊,是陌生的、是一輩子也不會去拜訪觀光的國度,因為陌生,所以也帶了些神祕感,然而,以保加利亞為故事背景的小說似乎很少,作者的前作《歷史學家》對保加利亞的歷史著墨甚多,有機會再買來讀,本日主角是《影子大地》。
一段感情關係裡,最可惡的莫過於施暴這件事。若是雙方大打出手,你打我左臉,我打你右臉,你挫我筋骨,我斷你筋脈,如此勢均力敵也就算了,誰也不吃虧。但絕大多數的事實顯示出挨揍的永遠只是同一方,而揍人的那方,事後只消一臉悔不當初的道個歉,再甜言蜜語洗腦對方,通常其施暴的惡行便能一筆勾銷。可怕的惡性循環。
以家暴為主題的《破碎的告白》,讓我一路揪著心肝脾肺腎,極力忍住想跳進書裡賞那母子倆一人一個大鍋貼的衝動幻想,在讀完故事的四分之三,正思忖著莫非故事就要如此平淡了結,心裡有股說不出的悵然時,殊不知,接下來的劇情,有如雲霄飛車般咻地急轉直下,突如其來的如夢初醒,讓整個故事張力大增,活絡了原本略顯低迷的故事氛圍,更強化了整篇故事的精彩程度。
人生,就是要適時地學會放過自己。我總是在想,這有那麼容易做到嗎?尋找無限的盡頭,又何嘗容易?「螺旋的特點就是:當你追隨它往內繞,永遠不會找到盡頭,只會無限地越來越緊。」三言兩語就把老是禁錮在自我思路迴圈走不出來的靈魂,做出如此生動寫實的描寫。
也許是年紀有了,於是很容易被文字挑起心海波濤。甫讀完《失物守護人》那一刻,心中盈滿難以言喻的感傷、感動、溫馨、失落等各種感性的情懷。初時,被開頭文字牽引著,然後,就這麼無法自拔地匍匐讀下去,連心也跟著淪陷。
提到奧立佛.薩克斯,首先會想到經典作品《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薩克斯在2015年出版的自傳裡,首度公開自己的同志身分,並談及其摯愛──本書作者比爾‧海耶斯。2017年,海耶斯透過這本《不眠之城:奧立佛.薩克斯與我的紐約歲月》,將他與薩克斯遲暮之戀的吉光片羽,娓娓訴與讀者大眾們,書裡亦收錄了許多作者隨筆的私密日記,以及精彩的攝影作品。
記得初次和左拉相遇是在國中的偽文青時期,在特價書展買了一本《
《巴黎之胃》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十九世紀中葉拿破崙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