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30 Mon 2024 09:44
試讀:《思念拆封不退:銀座四寶堂文具店──書籤》
- Dec 29 Sun 2024 11:29
試讀:《好孩子的哈欠》
故事從一場故意沒有讓路的擦撞小車禍展開序幕,也在一場沒有讓路的碰撞事故結束。這到底是誰的錯呢?是沒主動讓路的人錯?還是邊騎腳踏車邊玩手機的國中生的錯?還是邊走路邊看手機的男子的錯?在讓與不讓之間,原來有這麼多東西可討論,原來有這般的情緒掙扎。讓了不就沒事了?但憑什麼主動讓的總是自己?看完真覺得如主角佐沅直子的心聲:「太累了!」當好孩子太累了──心累!
- Dec 13 Fri 2024 08:51
試讀:《我32次的放療,與吃喝玩樂》
每次閱讀到這類分享人生病痛經驗的書籍時,在翻開書頁之前,心裡總是戰戰兢兢的,很怕讀到讓人覺得難過的描述,更怕讀完之後,心中會有股揮了很久才能散去的沉鬱。但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很舒服,或許是字裡行間裡所散發出的樂天知命故不憂,使人幾乎要忘記這其實是趟身心折磨的化療之旅而不是一般的旅遊食記或隨筆漫談。
- Dec 07 Sat 2024 10:38
試讀:《正念旅程: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
正念,正念。這個詞現今很常聽到,但它究竟是何意涵?是種信仰還是信念?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激發?秉持著正念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或影響?它與命運有無衝突?而提到正念,總是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哲學、冥想、覺察,甚或宗教。這本書不一樣,用腦科學引領人進入正念的領域,用理性來解釋感性,用大腦的運作來告訴讀者正念能為人生帶來好的回饋。
- Nov 19 Tue 2024 11:03
試讀:《盲區》
通常律政推理類型故事,不管是以小說或影劇形式,多是以警探、
故事以一場連環車禍展開,身為最高法院法官的魯南,
- Oct 16 Wed 2024 09:47
│#2024短書評│No.69│有錢人的書櫃總有一本心理學書│4.3⭐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內心富足,就是種下財富的種子。」這本書裡有許多觀點讓人很有共鳴,也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模式。
將這些「有錢人法則」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或是事務處理上,能拓展個人的視野與格局,沒錢沒關係,但格局不能小。書裡有句話令人印象特別深刻,「我看過很多把不重要的事情做得非常好的窮人,他們在瑣事的成就紀綠上令人矚目。」讀到這句話的那當下,狠狠被震撼了一下,這話好諷刺,卻也不得不承認說得非常在理。
- Sep 19 Thu 2024 09:09
│#2024短書評│No.68│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騙你的)│4.3⭐
買的這本是十周年啾咪文庫本,同樣也是因為看了青春愛讀書,與上一本張亦絢的《感情百物》及《我不想當媽媽》同一批購入的,同樣也是二手書中的唯一一本近全新。(忽然發現,我真的很容易因為「近全新」而衝動購買)。因為有在收聽陳夏民與夏宇童主持的podcast──閱讀夏lala,所以對於這位言談幽默的出版人的奮鬥史有些興趣。
- Sep 17 Tue 2024 13:23
│#2024短書評│No.67│我不想當媽媽:18位頂客族女性的煩惱、幸福與人際關係│3.5⭐
坦白說,這本書讀起來,我並無多少共鳴,或許是我是個媽媽,但更或許是我對於生不生孩子這件事沒有像書中的女性們有著特別堅定的想法,所以雖這書評價普遍不錯,但我個人的評分不高。要說對這本書的共情之處,那便是──女性的價值不只是當媽媽。
- Sep 16 Mon 2024 14:12
│#2024短書評│No.66│感情百物│3.5⭐
這本書有些不如我的期待,當初也是看了<青春愛讀書>討論,覺得有點意思,又恰巧讀冊二手書僅有這一本近全新,是以產生了見獵心喜,要搶要快的心理。
覺得不如期待的原因,倒不是內容不好,而是對別人的百物沒什麼共感吧,所以讀著覺得有些乏味。換個角度想,他人的感情百物與自己無關,覺得無聊也在情理之中。即使再相似的物品,代表的意義及蘊含的情感也是同工異曲,言人人殊,之於各人都是獨一無二。
- Sep 09 Mon 2024 10:28
│#2024短書評│No.65│我可能錯了│5⭐
「即使不是佛教徒,它也是一本你會想一遍又一遍閱讀的書。」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對這句話其實有點不以為然。在擁有這本書之前,早已看過許多推崇這本書的書評,但心中也不為所動,擁有這本書之後,也遲遲未讀,直到看了「青春愛讀書」節目討論這本書,才有了想讀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