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正念旅程: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

 

正念,正念。這個詞現今很常聽到,但它究竟是何意涵?是種信仰還是信念?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激發?秉持著正念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或影響?它與命運有無衝突?而提到正念,總是自然而然地會聯想到哲學、冥想、覺察,甚或宗教。這本書不一樣,用腦科學引領人進入正念的領域,用理性來解釋感性,用大腦的運作來告訴讀者正念能為人生帶來好的回饋。

 

書裡用母女閒談的對話形式,循序漸進地進入主題,開頭就是關於人生的大哉問──我怎麼知道自己是誰?我怎麼知道我這個人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小時候我也想過這個問題,想著為什麼我會是我,這個問題在我長大成人後偶而還是會竄出我的腦袋,且始終沒有令我覺得「喔,原來如此」的答案,或許在這本內在潛能啟蒙之書裡會找到想要的解答?

 

再回到正題上。以哲學問題開啟的正念旅程,身為腦科學專家的母親以腦科學專業來解釋女兒對於「我是誰」的這個人生大叩問,並從自身、同事、好友、路人的經驗中,把「我是誰」慢慢將話題帶至「正念」之上。心理學常用腦中的猴子來比喻活躍無止息的思緒及情緒,作者以腦科學角度來說明這腦中猴子是如何作亂以及安撫猴子後的大腦變化。閱讀時不用拘泥於一定要了解什麼是丘腦、邊緣系統這類專有名詞,純粹以讀故事的心情閱讀,以生動的猴子來做想像,內容其實不難理解,甚至會天馬行空地想像著腦袋裡真的住著一隻猴子,在腦袋裡上竄下跳的模樣。

 

不管用什麼觀點來談論正念,最終一定都會提及冥想,這兩者時常被相提並論,但正念不等於冥想,應該說正念是種心靈的狀態,而冥想是種練習的方式,透過正念冥想以覺察自己的身心靈狀態,最基本以及最常被使用的是呼吸冥想,以放鬆的姿態專注在呼吸的動作上,覺察身體感官的感覺,擴及至內在,擺脫思考及念頭的束縛,書中提及的冥想方式便是專注呼吸。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總會時不時連結到《我可能錯了》這本書,因為在某些概念及意境上,有些相似。邊行走在山脈小徑之中,邊討論正念這話題,在優美的山林湖泊景色的烘托之下,有種相得益彰的效果,讓人的感悟及接受度也相對提高了。

 

我想,正念對人的影響大概就像是「想法改變了,行為也會改變;行動改變了,習慣也會改變;習慣改變了,性格也會改變;性格改變了,命運也會改變。命運改變了,人生也會改變。」這樣的說法,也符合了本書書名副標題──激勵內在潛能。因為正念而人生從此變好的或然率不會是百分百,我所篤信的較偏向正念能使人較為快樂,能使人凡事都較能往樂觀的方面思考,換言之,也較能苦中作樂,心態改變了,看什麼也就順眼了,人生也就較為輕鬆自在了。或許並不完全切合本書的要義,但誰說快樂不是內在潛能激發的一種呢?

 

這本書讀起來有種實際感,沒有虛無縹緲的泛泛之談的感覺,竟讓人想再多聽聽腦科學家是如何帶領讀者走這一趟正念旅程,我猜應該是腦科學有稍微說服了我想繼續這旅程。

 

*感謝皇冠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正念旅程    #一段激勵內在潛能的啟蒙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ene 的頭像
    Irene

    月光魚悅讀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