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_084033.jpg

 

這本書很有意思,頭一次閱讀如此富有真實臨場感的「催眠治療記錄」,故事內容亦刷新我對催眠的誤解與認知。「催眠不為沉睡,而是喚醒。」在這本書裡,身為專業催眠師的「我」與身為心理諮商師的「搭擋」,以催眠的手段喚醒了許許多多尋求被拯救的心靈,再以心理分析點醒「患者」,幫助他們解開蟄伏於心中深處的、連自己都未能察覺的隱形結,最後輔以專業建議,以期他們能打敗心魔,擺脫陰霾。

 

以第一人稱為視角的故事寫法並不少見,不過整本書裡,從主角到配角,全都以人稱代名詞稱呼,沒有任何名字,這倒是頗為新奇,很符合保護患者個人隱私的個資法,或許這是作者刻意設定的呢。書中的每個短篇由真實個案改編,讀者彷彿以第三助手的角度窺伺著故事裡的他或她的夢境或幻覺,跟著心理師從虛幻中找尋蛛絲馬跡以推敲事實,過程有點微推理的感覺,或許心理諮商本身就是種推理行為。

 

不論造成心理狀況的成因及過程是什麼,最重要的關鍵都在於「面對」,誠如作者高銘所說:「我們對心靈太忽視,每天照鏡子,通常只是整衣冠,我希望讀者能把內心擺在鏡子前,好好看看。」於是,在讀著精彩故事之際,也同時試著探索自我,仔細審視內心。《迷失》與《半面人》,與自我價值和自我認同有關連,最是打動我。《搖籃裡的混蛋》讓人省思最多,在這世上,搖籃裡的混蛋何其多,即使各家狀況不同,但追根究柢,原因絕對都出在那雙老是推動搖籃,不肯消停的手。

 

每人心中多少都有些陰暗地帶,而要誠實面對這些陰暗地帶是件不容易的事。其實在《催眠師手記》中,或多或少都能見著普羅大眾(包含自己)的影子吧,那些存在於故事人物裡的困擾、疑惑、恐懼等等,也並非全都不尋常,也許讀著這個故事的我們,說不定也正在被救贖著心靈。

 

*感謝寶瓶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