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被生動的內容緊緊吸附住,一頁接著一頁,不想有半刻停歇。
閱讀此書,感慨萬千。還記得那張憾動人心的敘利亞籍三歲難民童溺斃伏屍海灘的照片嗎?跟著家人逃離敘利亞境內與恐怖分子ISIS的戰火,卻不幸遇難。放眼中東地區,內戰不斷,戰火下的犧牲品不計其數,生活在和平無戰事的國家的我們,很難想像烽火連三月的膽顫日子要怎麼度過,保命都來不及了!《如詩的地毯》,作者以自身經歷詳細描述戰火下的生活,完整呈現一名喀布爾男孩從10歲到19歲,悲喜交加血淚交織的成長史。
在這部作品裡,看見了阿富汗人的熱情好客,看見了阿富汗人雪中送炭的溫情,看見了阿富汗人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胸襟,也看見了生活在戰火下的阿富汗百姓們展現出的堅毅韌性。在從一個地方逃離至另一個地方的危險又艱辛的旅程中,是幸運吧,或是信奉的真主眷顧著,作者一家每逢困境總會遇上貴人伸出援手,使他們獲得溫飽,有處棲身,得以暫時遠離不安定的餐風露宿。為了想看看已殘破不堪的家園、為了逃難的預先探路,作者分別與祖父及父親歷經三次死裡逃生,心裡很是明白,家,是回不去了!
戰火之中、戰火之後,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悲傷,如何療傷止痛,如何讓悲傷止步,是一門重要性不亞於如何在戰火中求生存的沉重課題。「彼時之前,我們生活美滿。」這區區十個字裡頭,蘊含多少辛酸無奈,多少隱忍委屈,多少提心吊膽,多少微渺希望,多少失望絕望。戰火外的我們、從未遭受過戰火殘害的我們,即使將這個故事讀了再多遍,還是永遠無法體會那種恐懼與悲傷。
在《如詩的地毯》中,我們也看見了阿富汗人永不放棄希望、心隨境轉的樂觀與泰然。「在我內心的牢籠裡,承載著長久以來的悲傷。現在,我把重擔交付給你,希望你夠堅強,足以承受。」作者凱斯·阿卡巴·歐馬在結語留下的這段話,不知包含了多少釋然在其中?至少我們看到作者是以坦率詼諧的筆調將這些不堪回首的過往訴諸筆端,應該無須擔心太多。
*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