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都給你》讀過鄭海洋的故事之後,猶記得心裡那種痛痛的感覺,沒想到《餘溫》的痛感更猛烈。讀了《餘溫》,怎麼能不心疼江雪曼呢?
作者雪倫用「十個餘」,細述江雪曼這個外表堅強,內心剛毅的女人半生。十七歲的江雪曼,三十歲的江雪曼,四十多歲的江雪曼,無論哪個階段的江雪曼人生,無一不鮮血淋漓,不是多了傷疤就是被撕了傷疤,哪種比較痛?都痛,都是痛心入骨的痛,光用想像的,都要痛得齜牙咧嘴,何況是切身經歷承受一切的江雪曼。
所幸,江雪曼有美蘭樂活寓所這麼一個去處,有感情如家人般的同事們,還有謝紀江。謝紀江是老天派來點醒江雪曼的天使,江雪曼是老天派來守護謝紀江的天使,他們互為彼此的那束溫暖之光,互相填補對方心中那處裂口與缺憾,如果沒有謝紀江,江雪曼可能永遠都不會去照胃鏡。江雪曼有了謝紀江,謝紀江有了江雪曼,相信彼此的餘生能相伴相隨,心裡有了溫度便有了好好活著的信念,不管這餘生是長還是短,都會以美好開始,以美好終結。
很多故事給人的感覺就只是純粹編寫出來的故事而已,然而,雪倫筆下的故事讀起來仿若真實,即使這事不發生在自己周遭,也覺得這世上的哪些地方有人正承受著跟江雪曼一樣的痛,遭遇的情事未必一模一樣,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內心的傷和痛,卻是同病相憐。思及此,便一點也不覺得《餘溫》只是個虛構故事,也不覺得江雪曼及故事裡的其他人物都只是虛撰的角色而已,而是覺得他們是真實生活在世界上某處的一群人。
除了故事刻劃深刻,《餘溫》裡有許多對話及字句,是故事的靈魂與精髓,簡潔透澈且入情入理的文句,一針見血地道出主角的心境或是直指要害突破主角內心的盲點。這些話語或出自對話或是主角內心獨白或旁述,雖不是直接說予讀者聽,但卻有種藉由故事把溫言暖語傳達給讀者的感受,即使沒有故事主角那般苦痛的人生,可內心的觸動,還是淪肌浹髓。
若心中有傷有痛有苦有愁,那來讀一讀《餘溫》。雖然它是本小說,卻能療傷止痛。最後,想分享書裡的「十個餘」──
●餘念──真的好希望,所有被生下來的人,都可以好好地被愛。不要像我。
●餘波──哪個少女做夢,會想到自己的初戀是一塊被剪爛的碎布?
●餘地──每天都要努力地活下去,才叫負責嗎?對我來說,承接那些人生造成的傷口,還要裝笑裝堅強,才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餘味──人生真的很奇妙,妳以為這輩子不用再糾葛的人,一個個全冒出來了。
●餘燼──從小到大,我不曾擁有真正的愛,或許是這樣,所以我不會愛人,就因為不會愛,才不懂得怎麼挑選一個適合愛的人。
●餘裕──不要強求別人的改變,放過自己,或許就是自己對生活的一種餘裕。
●餘光──妳知道樂觀是可以假裝的嗎?假裝久了,就好像會變成妳自己的,就會是身上的一部分,然後混在一起,變成天生的。
●餘悸──有許多孩子都在等一個希望,那時候我想,為何我的孩子就沒希望了呢?他也想要奇蹟啊!
●餘韻──血緣重要嗎?不,有愛才重要。
●餘生──活著,有很多時候讓人挫折得想死,當自己以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會遇上無條件給你溫暖的人,然後靠著這一點點留下的餘溫,慢慢地活下來。
*感謝商周出版邀約試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