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本書在打書期間老是在我滑臉書時出現,不得不說這行銷手法厲害,成功勾起我的興趣,撩得我心癢癢的,很想看看凶手及真相到底是有多難猜,劇情又是怎樣地反轉再反轉,於是難得沒多做考慮便手刀購入。
這一本書在打書期間老是在我滑臉書時出現,不得不說這行銷手法厲害,成功勾起我的興趣,撩得我心癢癢的,很想看看凶手及真相到底是有多難猜,劇情又是怎樣地反轉再反轉,於是難得沒多做考慮便手刀購入。
故事在日本和菓子與臺灣傳統糕餅之間穿梭,雖是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同的點心,但有著相同令人敬佩的職人精神及文化傳承。在閱讀時,也很想來一塊太陽餅或是富有藝術觀賞價值的上生菓子來解解嘴裡及眼中的饞。
有人說這本書讓人第一聯想到《哈利波特》,但我讀的時候沒有這種感覺,即使在看見宏偉的巴別塔學院時,也一點沒與霍格華兹城堡做上連結,若不是我太欠缺奇幻想像力,就是在閱讀《巴別塔學院》之前,我在潛意識中就已把這本書與哈利波特做了切割。
沒想到荔枝也能寫成一本小說。受文案吸引,很想知道可憐的從九品下小社畜李善德最後有沒有成功地把新鮮荔枝送到長安城裡。
聖人要荔枝以在貴妃生辰博美人歡欣。要知道這鮮荔枝,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要從五千里之遙的嶺南送至長安城,起碼得花上十餘天,不等送到荔枝早爛了,分明就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這擺明了要掉腦袋的差事誰敢攬下?
這本書適合在各式各樣的情境閱讀,隨著情境的不同,當下於心有感的字句也會有所不同,今日對這句特別有感覺,或許明日又換了另一句。
這本書,我固定放在桌案上,可謂我的心靈聖經:
哥德小說是一種文學體裁,通常都會與黑暗、恐怖連繫在一起,常使用的元素有吸血鬼、詛咒、鬧鬼的房子、神祕、超自然力量等等,往往使讀者無法真正區分真實或虛幻。
哥德小說特徵一:令人沮喪的環境。湖畔百年民宿的五號房。
哥德小說特徵二:超自然元素。五號房裡的鬼魂。
哥德小說特徵三:充滿激情的人物。如書裡的紋身人多明尼克。
哥德小說特徵四:情況。時間旅行、布琳的夢境。
讀《五號房的祕密》時,只要情節與五號房有關,就有一種被籠罩在一股神祕、不安、陰森的氛圍裡的感覺,那間上鎖的房間,彷彿帶著詛咒,明明怕得要命,卻還是忍不住想要知道五號房的祕密是什麼。
每當遇上一本書,我總是喜歡探究書名的含義。有的書名開門見山,主題明確;有的書名走象徵發想路線,得讀完故事,將內容的肌理脈絡爬梳整齊,才恍然大悟原來書名想告訴讀者的可能是什麼。《端紫斑蝶的最後夏天》顯然屬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