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798438_762435835889706_1918594753785825288_n.jpg

 

這是個以1969年馬華種族衝突「五一三事件」為軸心的故事。孤陋寡聞如我,在這本書裡第一次聽聞這起驚駭的大規模流血暴動,本著閱讀至少要略知故事歷史背景的精神,搜尋了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稍事瞭解,即使只是知曉點皮毛,在讀這故事時也變得順暢了一些。

 

作者以簡樸平實的口吻、如詩的文辭,以數篇短篇文章把在五一三事件受難始末的小人物的悲歌及努力生活的樣貌娓娓道來。我自己覺得,「創傷」是很難書寫的一種情緒﹝或者說是狀態﹞,寫得太滿會太濃厚並流於狗血俗氣,若過於輕描淡寫,則情感不到位。作者的表達恰如其分,且很有品味,比如這段文字──「死去的不是我母親,不是我的姐妹兄弟,不是友梅,死亡就在我裡面,像顆種籽。有隻僵冷的死鳥張開鳥啄通向了小小的深深黑洞。全家死這麼多人讓心很淒苦。我再也不會快樂了。」不見俗套的字句描寫如此沉重的痛,這樣的文字看了眼眶鼻子不覺得酸,然肺腑卻覺癮癮作痛。親身經歷的歷史的傷口,家族的蒙難,最是沒齒難忘。

 

在這個跨越三代的女性故事裡,在這個以不同角色的的視角構成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從中領會到什麼,是那時代女性看似柔弱無骨卻又跟鋼鐵般堅靭的生活意志,是五一三事件後那難以用言語文字表述的心緒,抑或是經歷苦難傷痛後的蛻變重生?想必有歷經過事件的人,讀這本書會有更刻骨的感受。

 

閱讀《蛻》之前,並未接觸過任何一本馬來西亞作品,是以對於書中的用字遣詞有點不習慣,偶爾那些馬來西亞用語會讓人突然出戲,忍不住立馬搜尋詞義後才再度入戲,不過也正是這股濃濃的異國文字風味,創造了不同的閱讀況味。

 

*感謝寶瓶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