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裡有這麼一句扣人心弦的文字:「在法院宣判以前,人人都是清白
不久前才吵得沸沸揚揚的閨蜜謀殺案即是一例,在案情尚不明朗證據還不齊全的偵辦階段,即大放不負責任的厥辭,做出不負責任的臆測,未審先判,惡言謾罵無極限,自以為是正義法律的化身,令人倒胃至極。《流沙刑》裡也有提及這種荒謬絕倫的現象,雖然所佔篇幅微不足道,但也夠深刻以供人省思了。
以往閱讀過的犯罪小說,多半是以推敲兇手或緝捕兇手的過程為劇情主線,閱讀起來往往是令人心跳一百熱血沸騰,情緒一路緊繃至故事完結才獲得鬆懈。然而《流沙刑》法庭攻防戰的精彩程度也不遑多讓,法庭爭鋒,控方與辯方誰能勝出?捲入校園槍擊屠殺的瑪亞,究竟有罪嗎?沒看到最後,誰也不知。
故事開場那幕教室裡屍體橫陳的血腥畫面,血泊之中,唯有瑪亞安然無事,槍枝上的指紋是賴不掉的鐵證,無疑是向讀者大眾宣告這將是一場難打的戰役,該如何攻該如何防,且看大律師桑德如何在法庭上展現過人實力,值得細讀品味。
即使故事步調不算快,卻也無冷場。讀者自瑪亞的回憶中一點一滴逐漸拼湊出事發當時的真相,亦從中窺見許多晦暗無比的人生醜陋,青少年濫用毒品、淫亂性行為、病態愛情、家長親權責任的失職等等,令悲劇之所以發生,有跡可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若能得到良好的抒發出口,或許就能制止一樁憾事的發生,願大人們共省之。
*感謝愛米粒提供試讀機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