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良花了整整三小時,把這疊列印的日記翻到了最後一頁,他緩緩閉上眼睛,在了解了這三個小孩的故事後,他感覺胸口很悶,呼吸不過來。”
以上節錄自故事裡的一段文字。
身為讀者,我約莫也花了三個小時,把這本精彩絕倫的小說翻到了最後一頁,同樣感到胸口很悶,呼吸不過來。
這本書,一言難盡。充滿了黑暗,沒有一絲美好情節;人心的隱微晦澀,讓人不寒而慄,三十五度的高溫之下,竟有一股惡寒自腳底竄入心裡直衝腦門,這般的冷意,難以形容。
太恐怖了,這本小說,而且恐怖得非常好看。一鼓作氣看完,最是過癮。故事帶來的衝擊性相當之大,對於個人家庭學校社會法律各層面的省思也是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讀完這故事,忍不住一再回溯劇情的鋪陳以及每一個角色的描繪印象。
前陣子聽到出自我眼中的極惡之人嘴裡說出的一句話語,轟擊了我的心扉,滿腦子裝滿了不可思議,「我又沒有殺人放火」如此大言不慚的話竟能說得如此理所當然,於理何在?!
究竟怎樣才叫做壞?怎樣才叫做惡?殺人越貨作姦犯科才是壞才是惡嗎?只要所作所為沒有觸法,就不算壞不算惡嗎?未成年人不適用刑法,於是就能放膽犯罪,反正殺人也不會被判死。只要功課佳考試好,就是所謂的好學生?把這些想法,對比現實,對照故事,著實令人無比膽寒。
在這本書裡,若狹義地定義殺人者才是惡的一方,那麼被殺的人呢?「不能把犯罪都歸咎於環境,更重要的是自己放棄了走正路的心。」如果人人都能這麼想,世界上的犯罪事件應該會少了很多吧!
倘若你是張東升,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倘若你是朱朝陽,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倘若你是夏月普,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倘若你是丁浩,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倘若你是周春紅、朱永平、王瑤或是朱晶晶,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最重要的是,倘若你是嚴良,你又會怎麼想怎麼做?你的決定非常關鍵,將會左右一個少年未來的命運。結局的處理方式很棒,我非常喜歡。在我看來,作者是把最終的決定權拋給讀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