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ook-Inline ima (1).png

 

這是第三次閱讀東山彰良的著作。從《流》、《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到這本《小小的地方》,皆是把台灣這塊土地做為故事舞台,化內心對台灣的昔日情愫為時代背景,這或者是作者用來傳達對故土感情的媒介吧?!

 

對生長在西門町刺青街的九歲小武來說,那裡是全世界最棒的地方,即使賣珍奶的阿華跟開便當店的爸爸都覺得它是個糟糕透頂的地方。為何故事偏偏要以刺青為引?也許是因為刺青在人心裡通常都是負面的存在印象居多,所以很具可議性和故事性;也或許是刺青文化可以體現出難以用口語或筆墨形容的情懷吧!那麼,藉由小武的視角,我們能從這個他心目中全世界最棒的地方、這個他能自在棲身的小小地方,看見什麼又或是體會什麼?

 

在〈黑色的白貓〉裡,刺青或許是一種武裝,穿上它,宛如刀槍不入的金鐘罩鐵布衫,再難聽的飛短流長也無法中傷。又或者是一種心靈救贖,擺脫過去的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砍掉重練,獲得重生。想紋身的女孩這麼說道:「因為變成黑色,就不會再弄髒了。」我很喜歡這句話,乍看是絕望卻又充滿希望。

 

〈土地公失蹤記〉反映出信仰在市井小民心裡的重要性,莫管良民或黑社會,有刺青還是沒刺青。紀伯倫說:「信仰是心中的綠洲。」信仰即是追求心靈的安定,對許多在身上刺青的人而言,刺青是信仰、是文化、是對自我的認同,也大概是安全感的來源與前進人生的力量吧!我猜。

 

其他如〈骨詩〉的結尾,霍老師的脫序演出雖有點誇張,卻又不由得覺得這大概是人心的真實映照,猶如意若思鏡,是心中慾望的映射,換成是我,可能也想揍「她」個兩拳。〈縱身而跳〉、〈天使和冰糖〉也都有耐人尋味的寓意,且看個人如何讀出自己的況味了。

 

〈小小的地方〉是六個短篇裡的最精華,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中的故事「井底之蛙」太有意思了!簡直顛覆了我對井底之蛙的既定印象。這小故事是小武內心的投射,九歲的孩子心裡住著一個成熟的靈魂,如何讓人不愛他呢?而那隻跳出井底到處旅行尋找適合住處的小青蛙,四處碰釘子,天下之大,究竟哪裡才是自己的容身之處?開放式的結尾很棒,發人深思。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小的地方,或許是出生成長的地方,或許是現正落腳的地方,或許是旅行曾經去過的很喜歡的地方,或許是內心的虛擬國度。它們是不是也同小武心目中的紋身街一樣有精彩的故事?它們是不是你我心裡最深的依戀最強的支柱,即使換了時空亦然?

 

總之,《小小的地方》實在好看,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愛的東山彰良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